第5章 帝心棋局
类别:
幻想言情
作者:
字数:1429更新时间:25/05/29 23:05:35
雒禾对宓染一向心怀感激。
他十分清楚,在这满朝文武之中,若论学识才智,自己并非拔尖之人。他的品阶,是祖上遗留下来的小小爵位,虽无实权,但好歹胜在衣食无忧。而宓染登基不过两年的时间,就曾经历过一场不小的波澜。那时,大批手握重权的大臣上书进谏,公开质疑皇族分封诸侯的传统,认为这是“养闲人”的无谓之举,耗费国库资金,建议废除诸侯制度。而且,这些人的胃口显然不止于此,他们甚至主张要收回诸侯的封地,用于扩充军力,以备边疆战事。
熟悉朝堂权谋的人不难看出,这群大臣其实想趁新帝年幼,又是个所谓“女孩家”,动摇帝权,从而在混乱中各自攫取利益。一旦局势失控,他们还可将责任一股脑推给尚未站稳脚跟的宓染,进而挑动民意,让帝位之争更加复杂。若发生这样的局面,谁不愿趁乱捞上一把?妥妥的一出算计周密的大戏!
然而,宓染的表现却颠覆了这些人的预期。
面对上书者集体谏言,年仅十五的女帝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沉稳。她静静听完那些言辞激烈的论述,一字一句温和地反驳开来,既不失礼,又条理清晰,逻辑滴水不漏。她探讨的每一个观点,都让一些满腹心机的老官场人无话可辩。最终,她不仅守住了祖法,对诸侯礼遇如常,还在一次早朝果断处理了四名恣意妄为、不敬君上的重臣,以震慑异己。这一举动彻底扭转了局势,也深刻树立了她的威信,令满朝惊然:一位十五岁的新帝,竟有如此手腕。
从那时起,闵户城内的风向彻底改变了。
……
雒禾府内,宓染的目光时不时落在济怀侯雒禾身上。论潜质,他不过是个平庸的侯爵,且年岁已长,身体孱弱,不算特别值得关注。然而,在雒禾身上,宓染却出奇地卸下了对旁臣的那份天然防备,似乎独对这位老侯多了一点宽容。这份特别的关心,或许与雒禾年纪接近过世的先帝有关,又或许是因为他的性情柔和,让宓染从繁忙政务中能稍微松一口气。而且,雒禾家中丁少寡人,他的母亲笃信佛法,将大半俸禄花费在佛堂修葺上,一家境貌似寒酸。宓染知悉后,特意赏赐了些贵重药材与珠宝,命家佣妥善照顾雒禾,让他不至于太过落魄。
那日天色骤变,浓云密布,狂风席卷来袭。考虑到行路安全,宓染与侍臣束玄商议后,决定在雒家的别馆暂住一宿,明日清晨方再启程。为了便于帝驻,雒禾提前遣走了家中僧侣,只为方便宓染在四合小院旁的佛堂中暂作歇息。
宓染稍事换装后,闲来无事,便信步闲逛。她不经意步入了佛堂。一抬头,便见厅堂虽称不上雄伟宏大,却也精致庄严。每一像每一梁,皆打磨细致,用材精心,让人不禁品味其蕴含的敬意与信仰。雒禾母亲的诚心似乎感染了佛祖,使其才能平庸的儿子得以在官场的腥风血雨中存活下来,无功无过地求得一份安宁。
有时候,平淡如水,未尝不是一种更难企及的境界。
宓染正出神,耳边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她回头看去,只见束玄捧着一只碧玉镶金的小药碗快步过来。即便走得急,他的动作依然稳重,那药汤竟连一滴都没洒。
香味袭来,宓染眉头微皱,面露不悦,冷冷转过身。
束玄见状有些愣住,停了片刻,随后小心翼翼地解释道:“君上,这是临行前茹姑姑千叮万嘱交于臣下的。茹姑姑担心君上舟车劳顿,怕染风寒,特命臣请药,为君上调理。她还说,必须教君上今日服下,否则……”
“否则如何?”宓染转头直视他,目光微冷。
束玄面显困窘,药碗温度烫手,他的脸被热气熏得微微发红,但还是认真复述茹姑姑的话:“否则君上会受风寒之苦,恐伤身致病,还会影响休息……”
宓染听着此言,脸上的表情略显黯淡。方才的严冷也渐渐消散开来,取而代之的是短暂的落寞。她静止片刻后,轻叹释然。
茹姑姑总是那样关切。但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一旦开始便再无回头余地;至于那些背后的艰辛,像束玄一般的人,若能永远铭记无知,反倒会更好些。
她再次看向束玄,开口唤道:“你来喂朕。”
药苦如斯。
苦入心扉,狠钻筋骨。若能选择,她宁愿舍这一生,用命换清净。
宓染低头,望着碗中那尚未减少的药汤,只觉得时间彷佛在药的余味中无限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