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巡学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114更新时间:25/05/29 23:04:18
“高小姐,一路风尘仆仆,实在辛苦了,快请进屋歇息片刻。”
昔日,她是尊贵的端王世子妃,如今时过境迁,端王兵败如山倒,早已不知身在何方。那份维系她与秦睦的婚书,也变得有名无实,徒留一声叹息。高婵不愿再受这份束缚,主动找到了许萱清,恳请她将自己的名字从皇家玉牒上抹去,彻底了断了这段孽缘。
接过翟山长递来的茶盏,高婵轻啜一口,放下茶盏,朱唇轻启,语气温和地问道:“女学近来如何?可有什么难处?”
翟山长并未立刻作答,那一瞬间的犹豫,在高婵锐利的目光下无所遁形。
“莫非,真有什么难言之隐?”高婵放下茶盏,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翟山长。
这位翟山长,年过半百,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妇人。听闻她的先祖世代为官,她的丈夫也曾身居要职,如今已告老还乡。而她,则主动请缨,担任了这所女学的山长。
翟山长微微低头,眉宇间锁着一丝忧虑,缓缓说道:“高小姐,实不相瞒,朝廷拨付给女学的银两,恐怕捉襟见肘,难以维持。”
高婵静静地听着,示意她继续说下去。翟山长这才缓缓道出实情:
“咱们这女学,是仿照京城盛安书院的规制建立的,学生交的束脩减半,那些实在交不起学费的,还可以用劳役来抵偿学费。因此,来这里读书的孩子,大多是那些穷苦人家无力供养的女儿,许多人身上都带着病痛。为了给她们治病,女学的开销极大,早已入不敷出。老身甚至典当了家中的一些家产,也难以维持下去。”
翟山长说到此处,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眼下的困境实在让她束手无策,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林风县本就贫瘠,能想到的法子老身都已尝试过了,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老身听闻高小姐与皇后娘娘有些交情,不知可否请高小姐给皇后娘娘写一封信,请娘娘为女学想想办法,慷慨解囊?”
言下之意,便是希望高婵能向皇后娘娘求助,为女学争取一些资助。
“我明白了,你先退下吧。”高婵挥了挥手,示意翟山长退下。待翟山长离开后,她便忍不住轻声咳嗽起来。
一旁的婢女见状,连忙上前为她轻拍后背,心疼地说道:“小姐一路奔波,得了风寒,怎么也不肯好好歇息呢?明明路过了别院,咱们可以在那里好好休整一番。小姐如今又不是女学的老师了,为何不能停下来,好好享享清福呢?”
“享福?又能如何呢?”高婵微微闭上双眼,语气中带着一丝倦怠,“二十多年的富家小姐,难道还没当够吗?倒不如出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奴婢就是……奴婢就是,”婢女嘟着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奴婢就是替小姐感到不甘心。”
如今,女子科考已经正式推行,去年的科举考试中,已经涌现出了除许萱清之外的第一位女进士,此事传为佳话,荣耀至极。
“小姐明明也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若是能去参加科考,必定也能封侯拜相,名垂青史。可是您辛辛苦苦教出了那么多的学生,她们去参加科考,青史留名,那小姐您的名字呢?您的功绩又留在哪里?世人只会记得谁当了官,谁又会记得您这位默默无闻的教书先生呢?”
高婵静静地听着婢女发着牢骚,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我若为官,自然不会输给那些须眉男儿。”
“奴婢就知道小姐一定能行!”婢女立刻眉开眼笑。
“对我而言,或许个人的荣誉很重要;但对整个天下而言,我去做官,并非无可替代。”高婵抬起眼帘,望向窗外,轻声说道,“但我在其他地方,却能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小姐指的是什么?”婢女好奇地问道。
“便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巡查女学吗?”
“正是。”
许萱清身为皇后,一手创办了女学,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女子科考和入学的法令。但她身居高位,肩负重任,必须坐镇京城,无法亲自下到地方去视察女学的筹办情况。
朱瑷瑷则以富商的身份,利用名下的产业收留了无数无依无靠的女工,让她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她也时常慷慨解囊,为女学捐赠银两,希望能有更多的女子能够有机会读书识字。但她终究只是一个商人,没有权力,对于女学的教学也并不精通。
因此,在高婵离开京城之前,许萱清才会将象征巡察之权的金牌交到她的手中,让她代为巡查各地女学。
这件事,只有她才能做好。
“当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或许没有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来得光鲜亮丽,我也曾感到遗憾。但推行女子科考,是为了让天下涌现出更多的女进士,而不是仅仅为了成就我一个人的功名。一枝独秀固然耀眼,但光荣只属于一人。如果人人都只想着成为那独秀的一枝,那么天下的女子就永远无法真正地站起来。”
婢女听了,顿时明白了高婵的良苦用心:“所以小姐是想要牺牲您个人的荣耀,来扶持更多的女子站起来吗?”
高婵点了点头,说道:“越是艰难的事情,越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传承,不断克服。我出身高氏,家世显赫,又饱读诗书,知书达理,恰恰是最适合做这块垫脚石的人。以我的身份为依托,她们才能攀登得更快,看得更远。”
随着科举制度的日益兴盛,世家大族只会逐渐走向衰落,最终泯然众人。更何况,高氏曾经站错了队伍,即使她高婵是女子,也已经不再适合抛头露面,锋芒毕露了。
高婵抬起手,轻轻地按了按眉心,窗外的阳光洒落在她的手背上,如同经过酥雪打磨一般,洁白无瑕。
她的手掌依旧细嫩如初,但眉宇间却时不时地浮现出一道淡淡的细纹。
她已经二十多岁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目中无人的任性大小姐。她经历了无望的婚姻、家族的变故、山河的动荡、战争的侵袭,见识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早已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无知地将闺阁里的一钗一裙、青春美貌、嫁人生子,当成是天大的事情。
她高婵,从来都不是一个愚笨之人。
婢女并不知晓她心中所想,只是蹲下身子,将头轻轻地靠向高婵。
“小姐您真好。”
高婵在驿馆休息了一夜,第二日一早,便梳洗打扮完毕,前往女学视察学生们的读书情况。
女学里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不过五六岁,最大的已经二十岁了。
女孩子们读书的声音都比较小,听起来有些虚弱,像是没有吃饱的小猫一般。如果是小孩子倒也罢了,可这里能称得上是小孩子的又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