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醋意横生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346更新时间:25/05/29 23:04:18
“公主殿下,让奴婢搀扶您回宫歇息吧。”

端阳公主目光复杂地凝视着秦磊与许萱清二人,良久,她才缓缓转过身,在宫女思兰的搀扶下,默默离去。

“瞧,”许萱清轻轻摇晃着秦磊的手臂,下巴微微抬起,示意他看向端阳公主离去的方向,“我就说她很奇怪吧?总觉得她好像很依恋你。”

“依恋”二字一出,许萱清自己都觉得有些诧异。这词用得似乎有些过了,但她的直觉却告诉她,端阳公主对秦磊的情感,或许不仅仅是兄妹之情那么简单,隐约夹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男女之情。然而,这个念头太过荒唐,许萱清又下意识地觉得不太可能。

秦磊剑眉微蹙,眼中满是不解:“依恋?从何说起?”

从小到大,端阳公主从未表现出对兄长的依赖。这么多年来,他们兄妹之间的关系淡漠得如同陌生人一般。如今,突然说她依恋兄长?无论怎么想,秦磊都觉得难以理解。

“我也说不清楚,”许萱清无奈地摊了摊手,“但世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人啊。他们对亲人有着超乎寻常的依恋,因此,会对那些与亲人亲近的人产生敌意。”

秦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这么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比如文国公,他对你的敌意,或许也源于此。”

许萱清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她伸出双手,紧紧包裹住秦磊的一只手,语气认真道:“你放心,我会保护好你的,绝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

秦磊反手将她的双手握住,用拇指轻轻摩挲着她光滑的手背,柔声道:“我也会保护好你的,永远都会。”

许萱清原本只是在开玩笑,没想到秦磊却如此认真。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尖,在他唇上轻轻一吻。

“说起来,端阳公主也要成婚了吧?”许萱清转移了话题。

端阳公主被禁足不久后,崇元帝便为她定下了一门婚事,驸马是太常寺卿的儿子卢淞,一个尚未入仕的年轻公子。

“其实我不是很明白,父皇为何会选择卢家。”许萱清疑惑道。

两人并肩漫步在宫道上,秦磊轻轻揉捏着她的耳垂,柔声说道:“这些事情,你无需费心。你的心思,应该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家务事,我自有分寸,该解决的人和事,我都会妥善处理。我怎么舍得让你嫁过来之后,还要为这些琐事操心呢?”

许萱清闻言,不由得轻轻一笑。确实,她无需担心。如今的秦磊,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她处处维护的少年,而是一个能够掌控全局的当政者。

在宫中度过了一个下午,他们便启程返回太子府,途中还顺便买了些街边小吃,准备带回去与家人分享。

书房依旧是原来的那间书房,但原本为许萱清准备的矮书案已经被撤走,取而代之的是一张与秦磊一模一样的大书桌。两张桌子并排摆放在一起,彼此的距离近在咫尺,只要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对方。他们甚至还可以共用一个砚台,亲密无间。

“你在写些什么呢?”

见许萱清似乎是看累了翰林院的文书,又开始奋笔疾书,秦磊好奇地问道。

“这个呀,是清悦姐姐要刊印一本书,特意托我为她写一篇序言呢。”许萱清笑着解释道。

“哦?是什么书?”秦磊饶有兴致地问道。

“是她自己写的书,记录了她在西境的所见所闻。”许萱清回答道。

韩清悦本就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才女,曾经深居闺阁,鲜少外出。然而,自从去了西境之后,她便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所见所闻都让她有所感悟,于是便将这些感悟一一记录下来。如今,这些记录终于汇集成册,其中不仅记录了宝平县如何由穷转富的历程,也记录了那场差点将一切都摧毁的浩劫,以及那九位仗义勇敢的娘子和淳朴善良的县民。

韩清悦曾对许萱清说:“从前的书籍中,我们只能看到达官显贵和大侠,却看不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头百姓;只能看到才子佳人,却看不到那些身处风尘却心怀大义的女子。我想为他们写一本书,或许我的文采不够出众,无法与那些传世巨著相媲美,但只要有一个人读了我的书,就能清楚地了解当初在西境发生的一切,就能知道在那座不为人知的小城里,曾经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人。或许我的书无法流传千古,但说不定在几百年、几千年之后,还会有一个像你一样的女子,能够追根溯源,看到我留下的文字呢。”

许萱清非常赞同韩清悦的做法,因此欣然答应为她写序。

秦磊也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于是又问道:“那你为何不也将你的札记刊印成书呢?你从小到大记录的那些札记,足以写成十几卷游记了。”

“啊?”许萱清闻言,不由得愣了一下,“我的札记吗?有必要吗?”

“为何不要?”秦磊反问道,“你的札记里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意义非凡。如果不刊印出来,可能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时间久了,就会被遗忘。不如将它们刊印出来,让它们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好的文字,是可以永垂不朽的。”

许萱清听了秦磊的话,心中也开始动摇起来。她起身走到书房角落,拉出了那只陪伴她走遍大江南北的书箱。

“弗哥哥,好相公,这件事就拜托你啦。”许萱清撒娇道。

有了太子殿下亲自发话,底下人办事效率自然极高。没过多久,京城各大书店便开始流行起太子妃许萱清所著的书籍,包括《宝宁游记》、《宝宁地理志》、《宝宁风物志》等。

一开始,大家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许萱清是在借着太子的权势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太子则是被吹了枕边风,跟着瞎胡闹。

然而,当他们真正买回这些书,认真阅读之后,却立刻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纷纷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他们认为,这样的书,只要是地方官员都应该人手一套,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管辖之地的风水、风土人情、地形气候等情况,从而更好地治理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

即便不是官员,光是书中描绘的景象也足以引人入胜。一个个文字组合排列开来,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态图景,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这三套书都才刚刚推出第一卷,但短短半天时间不到,前往书局预订后面所有卷册的人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队伍从街头一直延伸到街尾,蜿蜒了好几个来回。

除了书局的生意异常火爆之外,前往盛安书院报名的女子也越来越多。从前,她们只能读到男子所写的山水游记,如今头一次看到女子所写的游记,文笔流畅,情感真挚,一下子就将她们内心深处对于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与豪情都激发了出来。

她们也要成为像许萱清一样的女子!

“我现在,可是累坏了呢。”

许萱清将头枕在秦磊的腿上,语气慵懒地说道。

“书院里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我每次讲课,她们都抱怨我声音太小,听不清楚。一堂课下来,我的嗓子都快要冒烟了。你知道的,我的声音其实并不小,但坐在后面的人还是听不清。”

秦磊手里剥着花生,剥好一颗就喂到许萱清的嘴里。他平时除了雕琢玉石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爱好。因此,大多数时候,他都会将一天所有的公务都处理完毕,哪怕奏折并不紧急,他也会尽快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