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钱债肉偿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784更新时间:25/05/29 23:04:18
少年早已将那摘星楼抛诸脑后,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他迫不及待地点头,仿佛小鸡啄米一般:“要要要,你快领我去!”
许萱清见他如此猴急,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心中暗笑他的天真。她拉着他的手,七拐八绕地穿梭于大街小巷之中,最终在一间酒楼旁边的山墙下停了下来。
“你乖乖地待在这里,不要乱动,我去买几个果子给你解解馋。”许萱清柔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哄骗的意味。
少年似乎对她的话深信不疑,听话地点了点头,像一尊雕塑般直挺挺地站在原地,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离去的方向。
片刻之后,他的身后传来许萱清略带焦急的声音:“这位大人,我在路边捡到一个小公子,看他的穿着打扮,应该是哪位官宦人家的少爷。他好像是被拐子拐了,正找不到回家的路呢……”
“哦?人在哪里?”一个略带威严的声音响起,仿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力量。
少年猛然回头,一眼便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陆副指挥使,他瞬间意识到自己中了许萱清的圈套,发出一声惊恐的怪叫,拔腿就跑。
陆副指挥使显然认识他,看到他出现,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怒喝一声,身形如电,一个纵身翻跃,便一把抓住了少年的后衣领。紧接着,他再次凌空翻身,稳稳落地,少年已经被他像小鸡一样拎到了马背上。
他牢牢地控制住少年不断挣扎的身体,将他的头用力往下按了按,防止他逃脱。然后,他转过头,对着许萱清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笑着说道:“小兄弟不必担心,我这就把他安全送回家。”
许萱清笑眯眯地望着他,语气轻快地说道:“大人,我知道拐子的窝点在哪里,就在杏子胡同东数第九间。”
“好,知道了。”陆副指挥使爽快地点头应允,看到小肉包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忍不住伸手揉了揉她的头顶。
许萱清只觉得自己的袖子被人紧紧拽住,她转头一看,少年正仰着头,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哭哭啼啼地控诉道:“你……你竟然背叛我……呜呜呜……”
许萱清毫不客气地将袖子从他手中抠了出来,仿佛在处理一件令人厌恶的垃圾。她冷眼看着陆副指挥使策马离去,耳边还回荡着少年哇哇大哭的声音。她转身走了几步,突然停住了脚步。
“——喂!你还欠我的钱还没还呢!”许萱清对着少年远去的背影大声喊道,声音清脆而响亮,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被这一场闹剧耽搁了时间,许萱清赶到竹舍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晚了。燕竹生看到她这么晚还过来,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
“这么晚了,怎么突然过来了?”他放下手中的笔,温和地问道,眼中充满了关切。
许萱清知道自己必须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去,所以没有时间和他闲聊,她开门见山地问道:“先生,您可知道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金榜赌局?”
“略有耳闻,怎么了?”燕竹生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有所了解,但他并不清楚许萱清为何突然提起此事。
“那个赌局有诈。”许萱清语气急促,仿佛生怕时间不够用,她一口气将自己发现的猫腻全都说了出来,“他们用这种卑劣的手段敛财,难道官府就坐视不管吗?”
燕竹生放下手中的笔,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淡淡笑道:“你可知道,郑家的背后靠山是谁?”
“您的意思是,宁王在背后撑腰?”许萱清皱着眉头问道,她知道宁王在朝中势力庞大,难道连官府也要忌惮他三分?
“是,也不是。”燕竹生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让人难以捉摸。
燕竹生拿起茶壶,缓缓倾斜,一道茶流发出咕噜噜的声响,倾泻在精致的茶碗里,茶香四溢。
“在大魏开国之前,各地诸侯割据,战乱不断,魏王秦沚原本势力薄弱,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剿灭群雄,最终登上皇位,得益于荆州高氏、姑苏谢氏、金陵韩氏、寿春程氏等四大世家的鼎力扶持。”
“高、谢、韩、程四大世家也因此一跃成为朝堂权贵,掌握着生杀大权,几乎可以与秦家平分天下,共同执掌大魏的命运。”
“然而,经过几朝皇帝对外征战,肃清外敌之后,自宣文皇帝开始,便将矛头转向了这些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世家,他首倡科举制度,选拔出身寒门的有才之士,以天子门生的身份对抗士族子弟。孝武皇帝时期更是力排众议,将科举作为唯一的选官方式,彻底废除了以往士族内部的举荐制度。”
当然,这个过程必然充满了艰辛与阻碍。世家大族底蕴深厚,势力盘根错节,又岂是朝夕之间就能彻底铲除的?
不过,世家大族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孝武皇帝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巧妙地运用了一招“以彼攻彼”的策略。他先是大力扶持起一批新兴的小士族,让他们在获得权力之后,自发地去挤压和削弱那些老牌的世家大族。
等到那些老牌世家大族的势力衰落之后,孝武皇帝便大手一挥,毫不留情地将那些靠他提拔上位的小士族全部清扫干净,一个不留。
经过与皇室近百年的拉锯战之后,世家大族的势力逐渐显露出颓势。
世家大族各自秉持着不同的祖训,有的为了家族的荣光而不遗余力地往上爬,竭尽所能地攫取权力;也有的为了维护家族的百年声誉,顺应天下大势,平和地接受皇帝的改革和整顿。如今,那些能够留存下来的世家大族,无一不是心思深沉、懂得审时度势的聪明人。
君臣之间博弈的结果,就是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分量日益萎缩,但他们家族的名声依然响亮,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敬畏和尊重。
比如高家,比如谢家、韩家,又比如眼前的燕竹生。
“在士族没落之后,一批新兴的权贵异军突起,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手段和实力,一步步登上高位,深受皇帝的重用。后来,大元帅杨基联合三军以及朝中的一些重要官员发动叛乱,经过数年的动荡才被彻底镇压。”
“这件事的影响非常巨大,单单是铲除朝中的余党就耗费了十余年的时间。以至于现在的皇帝陛下,对世家不敢信任,对朝臣不敢信任,甚至对自己的皇子皇孙也充满了猜忌,他只敢相信那些一身荣宠全都仰仗皇恩的宦官和近臣。而郑家,便是其中之一。”
许萱清很快就听懂了燕竹生话中的含义:“您的意思是说,郑家之所以能够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当今圣上的宠信?”
燕竹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郑家是靠经商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和积累,他们的财富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后来,郑家的家主参加科举考试,并成功入仕,他从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做起,凭借着自己长袖善舞、善于结交拉拢的手段,一步步高升,最终爬到了高位。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女儿送入了皇宫。郑妃为皇帝诞下龙子之后,被晋封为贵妃,郑家也因此成为了真正的皇亲国戚。”
“从郑世恩开始,郑家的子侄便逐渐入仕为官,如今主掌郑家家业的是郑家的七爷郑业承。郑业承此人十分精明,他擅长利用官场上的关系来发展商业,又利用商业上的利益来巩固自己在官场上的地位,真可谓是在官商两界都游刃有余。”
“在郑业承执掌郑家家业的十余年里,郑家商行的版图扩大了一倍不止,几乎囊括了整个大魏王朝四成的产业,无论是河运、海运,还是木料、丝绸、金石、铁矿,几乎没有他们不染指的行业。”
许萱清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惊愕的表情,她忍不住将身子往前倾了倾,压低声音问道:“铁矿?朝廷怎么能允许他们私自买卖铁矿呢?”
“五年前,南方发生了严重的灾荒,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朝廷正准备打开国库赈济灾民,却不料北方的戎狄又突然进犯边境。当今圣上不愿兴兵动武,为了避免战争,便答应了戎狄提出的岁币要求。这样一来,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国库变得更加空虚,难以维持,于是朝廷便决定转卖延、汝二州两处铁矿十年开采权,最终被郑家以五百万两白银的价格买了下来。”
“难道当今圣上就不怕他们心怀不轨,图谋造反吗?”许萱清难以置信地问道,她觉得当今圣上的做法简直是引狼入室,自掘坟墓。
燕竹生听了她的话,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神色显得有些讳莫如深:“这正是郑家的高明之处啊。郑家人骨子里流淌着商人的血液,他们最擅长揣摩人心,很早就看穿了当今圣上的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