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世子,呸!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337更新时间:25/05/29 23:04:18
二老爷用布巾擦拭着手和脸,语气轻蔑地说:“我那大哥啊,从小就不招人待见。爹爹在外名声显赫,他要是有那么一丁点儿心思放在读书上,凭着爹爹的关系,也能走到我今天的位置。可他偏偏要去当兵,结果呢?血是流了,军功也立了,仗一打完,兵权还不是说收回就被收回了?”

他摇了摇头,仿佛在嘲笑大哥的愚笨,“真是个不开窍的榆木脑袋。”

曹氏笑意盈盈地奉上一杯茶,语气带着谄媚,“爹的才气,那可都传到咱们这一房了。”

二老爷似是想到了什么得意之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什么贵不可言的韩氏血脉,我看也不过如此……”

当今世上,能称得上是世家大族的,谢家算一个,韩家也勉强能算一个。

要知道,在科举制度还不盛行的一百多年前,谢家和韩家,那可是秦氏皇室赖以维持朝纲的顶梁柱一般的存在。

自从孝武皇帝登基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他极力打压世家势力,通过科举选拔人才,重用那些出身寒门的士子。也正是从那时起,各大世家才逐渐走向没落,甚至彻底消亡。

如今的韩家早已衰败,只能偏安一隅,在旧都苟延残喘,基本不参与朝政。谢家的其他分支也逐渐萎缩,但即便如此,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谢韩两家依旧是底蕴深厚的百年世家名门。

当年,谢家和韩家联姻,那可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不知羡煞了多少旁人。

可他呢?不过是继室之子,从他记事起,身边所有的人都在不停地告诉他,他的父亲的原配妻子,是多么的高贵优雅、才华横溢,他的母亲连人家的一根脚趾头都比不上,而他也远远比不上他的大哥尊贵。

小时候,兄弟俩一同去别人家做客,他永远是被忽略、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那个孩子,而他的大哥,则像众星捧月一般,被所有人捧上了天。

每当这个时候,他也只能默默地跟在人群后面,羡慕地附和着,赞美着自己的大哥。可是他的大哥,却总是会说出“不是我厉害,那些人夸我,不过是因为我的家世罢了,叽叽喳喳的,没一句真话。”这样的话,来炫耀他的出身与家世。

后来,他的大哥异想天开,竟然丢下了书本,跑去当兵了。

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将这个趾高气扬的大哥狠狠地踩在脚下,他发奋图强,比以往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六艺。

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了寒窗苦读的生活,最终成为一个矜贵儒雅的少年英才;而他的大哥,却整日舞枪弄棒,最终沦为一个在刀口上舔血的莽夫。

他金榜题名,进士游街那天,意气风发,春风得意;而他的大哥,却从边关回来,上交了兵符,赋闲在家,从此黯淡无光。

兄弟俩的风光,就这样完全调换了过来。

曹氏掩嘴轻笑,语气中充满了对丈夫的崇拜与爱慕,“还是咱们老爷有真本事……”

暂且不提二老爷夫妇是如何笑谈长兄的,此时此刻,文国公夫妇也在秉烛夜谈。

王氏小心翼翼地剪掉烛花,然后轻轻地罩上灯罩,将烛台放在书案上,随后便温柔地给自己的夫君捏起了肩膀。

她轻声问道:“你是不是在怪我?”

谢允伯轻轻地揉了揉眉心,然后拍了拍妻子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愧疚,“不怪你,是我对不住你,让你跟着我受了这么多的委屈。”

王氏心疼地将脸贴在丈夫宽阔的后背上,闭上眼睛,轻轻地摇了摇头。谢允伯轻轻地拥着她,思绪也随之飘向了远方。

他声音低沉,缓缓地说道:“我十岁那年,因为和关鸿交好,所以有幸认识了他的祖父关平海老大人。关大人学识渊博,见识广阔,为人风趣幽默,十分喜欢提携后辈,我们俩几乎成了忘年之交。”

他的声音顿了顿,似是陷入了回忆之中,“后来,朝廷为了缓和与北厥的关系,便派遣关大人出使和谈,可是那些蛮夷,竟然残忍地砍下了他的头颅,并且将头颅送了回来,以此来要挟朝廷,要求我们下嫁一位公主,并且进贡一百万两黄金,朝廷竟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说到这里,谢允伯的语气变得激动起来,眼中也充满了愤怒,“我不服,我去找我的父亲理论,可是我的父亲却告诉我,如今朝中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我们若是贸然出兵,无异于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他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说道:“从那时起,我便立下了从军的志向,我发誓,一定要让大魏不再受到这样的屈辱。我不在意圣上的冷落,武将赋闲在家,那是因为国家太平安宁,我只希望有一天,当那些宵小之辈再敢欺辱我大魏的时候,还能有人能够站出来,再也不会出现无人为关大人血洗国耻的局面。”

说到这里,谢允伯的眼里浮现出一丝淡淡的悲凉,“只是,我没有想到,我的坚持,竟然成了他们攻讦大房的理由。难道他们还不明白,祸起萧墙的道理吗?”

他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无奈,“这些年,你受的苦,我都明白,真是委屈你和孩子们了。”

王氏轻轻地摇了摇头,语气温柔地说道:“我从来都不求夫君能够大富大贵,青云直上,我只希望你和孩子们都能够平安喜乐,这样就足够了。”

她没有强势的娘家可以依靠,能够嫁入国公府,也仅仅是因为和谢允伯的两情相悦。

在她的心里,只要夫君和孩子们都好,那才是最重要的。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琇姐儿那个丫头,你多上点心,毕竟在乡下养了这么久,眼皮子浅了些。我不求她能够成为什么大家闺秀,只要她能够心地纯善一些就好,你多给她讲讲道理。”

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等春闱过了,给她找一个憨厚老实,家世简单的后生定下,翻过年就嫁出去吧。”

与大房的愁云惨淡不同,二房却是喜气洋洋。春闱在即,谢容斐又有几篇文章得到了柳祭酒的夸赞。

他在埋头苦读之余,还不忘与几个交好的朋友相约,一同去参加文会。他刚一出门,便遇到了自己的大哥。

如今边关没有战事,谢含妤便挂了一个巡城指挥使的闲职。

谢容斐向来瞧不上这个大哥,可是却又莫名的有些怵他。毕竟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猛将,那眼神就像飞刀子一样,让人不敢直视。

谢容斐不情不愿地叫了一声“兄长”,谢含妤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便策马离开了,只留下身后扬起的漫天尘土。

“怀瑾,世子爷可真是傲气得很呐!”同行的一位公子摇着手中的扇子,语气酸溜溜地说道。

“人家可是世子爷嘛,当然傲气了。”另一人阴阳怪气地说道。

“我看啊,他是嫉妒怀瑾马上就要高中进士了,心里不高兴呗!”

“有什么不高兴的,有本事自己也去考一个啊。”

谢氏族学的名声很大,小时候,他们都在谢氏族学一起读过书,这些人,都曾经被谢含妤揍过,自然不喜欢他。

谢容斐皱了皱眉,有些不悦地说道:“好了,我们走我们的。”

说完,他转过身,眼底涌过一丝阴鸷。

文国公世子,他也配!

一行人骑着马,慢慢悠悠地在热闹的街道上走过。

“阿澄小心!”

突然,李俊云眼疾手快地拉开了许萱清,一匹高大的马匹从许萱清的身后擦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