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亲情与抉择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749更新时间:25/05/29 23:04:17
“你女儿进山是为了采草药,卖给邻村的赤脚郎中,与我的父王毫无关系,她的死,分明是你罪孽深重的报应,是老天在惩罚你!”司瑾的声音冷冽,带着愤怒。

雍王妃却死死盯着他,毫无悔意,反而声嘶力竭道:“你是他的血脉,自然会替他说话!若他真是大善人,为何要换走我的女儿?即便非换不可,为何不替她寻个好归宿?说到底,他不过是在报复我!”

她的言辞如利刃,试图将痛苦和怨恨尽数倾泻在雍王身上。司瑾听她如此不讲道理,心中愤恨难平,怒道:“你简直不可理喻!你的背叛在前,父王没有亲手夺去你女儿的性命,已经是极致的宽容与仁慈,你到底哪里来的脸,将她的死归咎于父王?”

雍王妃如疯魔般扑向司瑾,尖声怪喊:“还有你这个小畜生!本妃视你如己出,费尽心力疼宠你,你居然站在他那边,欺瞒本妃!你们这对父子,虚伪至极,道貌岸然!”

她的指尖接连指向司瑾与雍王,眼神中燃烧的怒火几乎化作实质。“本妃得报应了,你们也不会例外的!我的女儿死了,你这个小畜生也别想好过,你一定会死得比她还惨——”

话音未落,她的喉中忽然发出细微的“嗬嗬”声。雍王突然从门外护卫手中抽剑,化作一道银光划过。他一剑了断了她的喧嚣,剑锋果决。

雍王妃捂着已鲜血涌流的脖子,瞪大双眼,嘴唇翕动,却再发不出声。她最终倒下,怨恨还深深刻在死不瞑目的眼眸中。

雍王将目光投向剑上的血痕,满脸冷毅,一边命亲信处理尸体,一边拉起司瑾离去。雍王妃的诅咒、污蔑,他一个字都无法忍受;尤其是针对司瑾的这些话,更是让他怒不可遏。

司瑾紧跟在雍王身侧,瞧见父亲神色间的痛楚,心中知晓此事他绝非心狠,只是无奈。“父王,您没事吧?”他低声问道。

雍王没有立刻回答。他的脸上是掩不住的疲态,甚至连步伐也显得犹疑。他叹息一声,终于话语难掩沉重:“今日与苏凛轩的对面,父王心中已有忧虑,实在是思虑不周,才让你陷入这样的局面。但你放心,无论如何,父王都会护你周全。”

司瑾听着,心中生出复杂情感。他坐到一旁,倒了杯茶递给雍王:“父王的所做所为,我心中十分明白。若换成是我,置身于父王当年的境地,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但是……现在的困局,才真的让人难以招架。”

雍王接过茶盏,微微点头。“皇上让父王拔除易青的眼线,但易青性格睚眦必报,若动手,定会反噬我们。”他长叹道,“雍王府的每一人,我都无法舍弃,但最让我忧虑的,仍是你啊,瑾儿。”

司瑾皱了皱眉,语气坚定:“皇上与易青,都是狠角色。父王若想化解矛盾,腾挪空间,恐怕只会愈加危险。”他稍稍停顿,似在斟酌用词,然后认真说道:“儿子愿意不要世子之位,甚至可以不惧死亡。但儿子绝不愿背着污名含冤而死。父王,您可否向皇上坦言真相?也许,这才是改变现状的唯一办法。”

雍王闻言,神色立即变得凌厉:“不行!帝王的怒火,绝不是我们能够承受的灾难。父王对于新帝苏凛轩知之甚少,摸不清他的底细和性情,贸然行动是极大的冒险。父王无法赌上你的未来!”

司瑾并未退步,目光坚定地与雍王对视:“那如果非要在新帝和易青两人之间做出选择呢?儿子情愿选择新帝。他在疆北百姓水深火热之际挺身而出,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也表明他是一位有才干和仁德的君王。父王,无论从眼下还是长远来看,他都不像易青那般狼子野心。”

雍王听罢,苦笑摇头:“儿子,你忘了太上皇初登基时,也显得颇为仁厚,令人抱以期待。但最终呢?苏凛轩,是那个太上皇的儿子,你让父王怎能轻易信任?”

司瑾并不认同,追问:“那父王的选择是什么?与易青狼狈为奸,合谋对付新帝?”

雍王再次沉吟,但最终摇了摇头:“易青心思深藏,父王绝不会轻易与他联手。但局势胶着之下,拖延时间,或许还能换来转机。”

司瑾垂下目光,微皱眉间隐现些许担忧:“可拖延也非长久之计。易青传信让父王设法从皇后处拿到玉蝉;皇上则在催促父王铲除易青眼线。这两件事件件棘手,而父王您却无法全身而退。”

雍王闻言,忽然站起身,目光交织着决绝与柔情:“瑾儿,事已至此,父王别无他法。你准备一下,父王设法送你远离京城。”

司瑾立刻拒绝:“儿子绝不会离开父王!您要送走我,您自己怎么办?”他的语气中恳切异常,几乎有几分怒意,“况且天下皆属皇权之地,儿子纵然离京躲避,还不是一样会暴露?也许,盯着府外的眼线此刻已经埋伏妥当!”

雍王温声劝慰:“即使有人盯着,父王自有办法送你彻底离开。听闻大盛王朝容纳外来者,你若去那里,带着银钱傍身,能安稳度过后半生。”

然而,司瑾毅然摇头,双眸闪着坚定的光:“父王,儿子不愿孤苦他乡,更不愿躲躲藏藏。”他的声音越发铿锵有力,“您常教导儿子,要堂堂正正做人。为解除敌人的疑心,我们父子多年来带着虚假的面具做人,日复一日,连自己都厌倦透了。难道如今,我们还不能摘下面具,挺起脊背?”

他站起身,走到父亲跟前:“父王,错的从来不是我们!若真让易青夺天下,我们助他便是背叛祖宗;不助,我们同样难以幸免!既然如此,与其逃避,不如堂堂直面此事,凭借真诚与信念去搏一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