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紫花引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340更新时间:25/05/29 23:04:16
自京城启程至今,已过了一个半月有余。叶璎珞回首这段旅程,竟恍如隔世,与先前在扬州的悠闲时光,简直是天壤之别。
那时的日子,宛如一首轻快的田园诗,轻松惬意,浑身舒坦,仿佛每一个毛孔都浸润在自由的空气中。
而如今,却像一曲急促的军歌,疲于奔命,无时无刻不紧绷着神经,生怕错漏一丝一毫。
先前给苏桀的回信中,叶璎珞并未完全确定叶明能够金榜题名,因此也未提及前往京城的计划。如今想来,这倒成了一个意外的惊喜,足以让苏桀惊喜万分。
舒州距离京城,若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需耗费一天一夜的光景。
此次前往京城,众人皆策马而行,并无人选择乘坐马车,携带的行李也极为简便。
大部分家当都留在了舒州,想着到了京城再行置办,既方便又省事。
留在舒州的物件,日后他们若回到舒州,也还能继续使用,倒也不怕浪费。
当然,他们也并未昼夜不停地赶路,而是选择在夜间寻得一处客栈,好生歇息一晚,待养足精神后,第二日再继续启程。
紫菱山庄地处京郊,不必进入繁华的京城,便可直接抵达,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山庄内的花楹已然盛放,一簇簇、一团团紫色的花朵,密密麻麻地攀爬在月洞门上,宛如一片紫色的瀑布,生机勃勃,可爱至极。
叶明看着眼前这如诗如画的景色,脑海中迅速地推敲着字词,试图吟出一首能够与之相配的诗篇。
孙氏更是直呼出声,惊叹不已:“哇——可真好看啊!”
叶二虎则牵着马绳,缓缓地往里走,沿着紫色的花墙,山庄内的景色也逐渐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他忍不住感慨道:“我这辈子竟然还能住进这样的地方?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叶璎珞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夹紧马肚,策马往前走去。
这同样也是她的一个家。
如今,家人齐聚于此,更是为这个家增添了一份圆满与温馨。
叶明张了张嘴,想要将心中所想念出来,却总觉得那些字词不够完美,缺了些许巧思,难以表达出此刻激动的心情。
众人走到内门,便看到一个熟人正站在那里,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似乎专门在此等候他们多时。
叶璎珞翻身下马,有些意外地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那人笑着解释道:“大人一收到段大人呈上来的折子,便立马命我将山庄上下都收拾妥当,各房的被褥也都添置一新,又特意寻了一个京城里比较有名的大娘子,以及京城权贵比较喜欢的厨子,只等着你们到来。”
孙氏闻言,忍不住笑道:“我这妹夫当真是心细如发!”
叶明也下了马,冲着雁羽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多谢雁大哥。”
雁羽笑着摆摆手,说道:“一家人,不必如此客气。我还未曾恭喜你高中呢,今后你便是举人老爷了!”
中了举人,便可将叶家的田税全部免除,叶家的田地不多,甚至还有多出来的数额。
叶家自然不会去做那种收钱卖举人免税的事情,这虽然是举人老爷的一项隐形福利,可一旦说出来,便成了官商勾结,为世人所不齿。
不过,就算叶明没有想到这些,叶大娘子也自会处理得妥妥当当,绝不会出任何岔子。
叶明连忙摆手,谦虚地说道:“无知小儿罢了,算不得什么老爷。”
到了下朝的时辰,苏桀一路心急如焚地往午门的方向跑去。
他恨不得立刻坐上马车,飞奔到紫菱山庄,只因他的璎珞来了!
太平在御书房里累得眼睛都有些酸痛,好不容易得空走出来,站在角楼上,遥遥地便看到了苏桀那一身紫色的官服,正快速地移动着。
宁宣也缓缓地爬了上来,顺着她的视线望去。
他笑着说道:“不如我们来打个赌,我猜肯定是叶璎珞来了。”
太平闻言,也笑了笑,头上的冕琉早已被摘下,但她脸上的笑容却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我不赌,我也觉得是璎珞姐来了。”
她的眼睛似乎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她眺望着偌大的皇宫之外,看向了她那已经赏赐给别人的公主府,以及她手下这片看不到边界的江山。
这既是成就,也是重担。
位高权重,却也难免感到无限的孤寂。
“我准备出去走走。”宁宣突然开口说道。
太平转过头,看向他,眼里充满了不舍之情。
宁宣叹了口气,解释道:“你先前登基,事务繁多,朝局又乱,当时我没有离开,就是想帮你处理一些事情。如今,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想趁着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出去看看,毕竟要为这江山操劳一辈子,总要亲眼看看它究竟是怎样的。”
太平抬起眼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只是艰难地应了一声:“好。”
父皇先前吐血的时候,太医便说过他时日无多了。
如今,他却要选择出去看看,她还能再见到父皇一面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而再见一面的时候,又是为父皇送丧的几率又有多少呢?
但是,她也看到了父皇眼中对苏桀离开皇宫的羡慕之情,那份向往是真真切切的。
宁宣怜惜地看着太平,登基还不到两个月,她就已经又瘦了一些,越发像她母亲年轻时候的模样了。
他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平日里多吃一些,你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太平微微点了点头,如果父皇也离开了皇宫。
那么,在这偌大的皇宫之中,她就再也没有一个能够完全信任的人了。
“不必怀疑苏桀,林家,生死一线中所做出的选择,总不会有错。父皇和他们之间有着三十年的交情,不会错的。”宁宣语重心长地对她说。
太平心中并不完全认可,她深以为然,人都是会变的。
即使曾经在命悬一线之际,也能坚定地选择父皇,不背叛他。
但是,她又不是父皇,与他们之间没有那么深的交情。
她又怎么敢去赌呢?权衡利弊才是关键。
尽管如此,她面上还是应了一声:“是。”
宁宣看了看她,转过身,慢慢地走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些跟头,自己不栽一下,永远都不会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别人说再多,也是枉然。
走到楼梯口,李高才连忙弓着腰,上前搀扶他。
“行了,别弓着你那腰了,咱准备准备,悄悄地出宫玩去了。”宁宣笑着拍了一下他的背。
李高也笑了笑,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老奴这背啊,早就直不起来了,好在他也不疼,不碍事。”
宁宣看着他,轻声问道:“你怨吗?”
“遇上了万岁爷您,老奴就没什么可怨的了。”李高由衷地说道。
李高也是在十五岁那年,迎来了人生的巨大改变。由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的爹娘便将他卖进了宫里做太监。
无论他如何乞求,让他做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去做太监。
可是,他的爹娘还是更重视钱,既然要卖,自然要挑个价钱最高的。
卖去做太监,卖的钱最多,足足有十两银子。
这笔钱,足够他们一家五口人活好些年了。
就这样,李高哭着做了个小太监。
太监这一行可是绝对的高危职业,他眼睁睁地看着和他一起进宫的那批太监,死的死,被打的打,每天都胆小谨慎,兢兢业业,生怕出一点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