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旧宅新颜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876更新时间:25/05/29 23:04:16
王家大厦倾颓,朝堂之上,众口铄金,皆指太平帝之手。然而,苏桀心中如明镜般,深知这背后定是苏桀运筹帷幄,翻云覆雨。

世人皆以为苏桀清白无辜,无人察觉他的真正手段。如此老谋深算,深不见底,实乃他毕生所求。

雁羽微微一笑,将话题拉回正轨:“我此番前来,乃是寻访叶大娘子,怎奈叶府空无一人?”

楚冠闻言,连忙解释道:“叶明小兄弟进京赶考,叶家人自是随行。大人若想寻她,去京城一寻便是。”

“你对叶家的事,倒是了如指掌。”雁羽语气随意,似是不经意间地问道。

楚冠微微一怔,赶紧解释道:“是璎珞姐每次临行前,都会来捎个口信,所以我才知晓。”

雁羽点了点头,心中暗笑,这小子,还真是尽忠职守,时刻不忘替大人盯着叶家。

楚冠心中怦怦直跳,实情是他瞧见叶桂花不再在久久卤味出摊,这才得知叶家已然离开。自从上次叶桂花等人寻他,道明了伪造手信一事,他对叶桂花的胆识谋略心生敬佩,之后几次偶遇,便多了几分留意。如今搬出璎珞姐做挡箭牌,定然不会有错,毕竟以往她每次离开,的确都会前来告别。

雁羽不再与他寒暄,径直出了县衙,直奔京城而去。他遥望着那换了牌匾的叶宅,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谁又能想到,半年前,他奉大人之命前来调查叶家时,叶家甚至连个像样的门牌都没有。如今,却已在京城购置了宅院,叶大娘子当真是非同凡响。

前去开门的是叶玲儿,她一见到雁羽,便兴奋地扑了上来:“雁叔叔来啦!”

雁羽一把抱起叶玲儿,从怀中掏出一颗糖果递给她:“玲儿又长高啦!”

叶玲儿与他颇为亲近,雁羽也十分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小丫头。

叶玲儿乖巧地接过糖果,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谢谢雁叔叔!玲儿今天已经吃过糖了,这颗明天再吃。”

雁羽笑得格外灿烂:“玲儿真乖!”

小孩子总是闲不住,叶玲儿挣扎着从他怀中下来:“娘在屋里看书呢,雁叔叔去找她吧!”,说罢,便一蹦一跳地去找囡囡和浩儿玩去了。

雁羽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笑着向叶璎珞的房间走去。

室内,叶璎珞正伏案疾书,听到敲门声,头也不抬地说道:“进。”

雁羽推门而入,恭敬地行了一礼:“大娘子安好。”

叶璎珞连忙放下手中的笔,抬眼望去:“雁羽,你来了,一路辛苦了吧?我等你好几日了,可是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了?”

如今她与苏桀大约是十日一次通信,一般不会超过这个时间,但这次却足足拖了近半个月。

雁羽微微颔首:“大人近来被沈家和陈家联手弹劾,陛下虽说知晓内情,未予怪罪,但大人还是在着手处理此事。”

叶璎珞眉头紧蹙,沈家失去了三皇子,陈家的二皇子又身陷宗人府,如今联手发难,矛头直指苏桀,此事绝非表面这般简单,背后定有更大的阴谋。这便是朝堂,明争暗斗,防不胜防,让人片刻不得松懈。

她微微一笑,安慰道:“你家大人久居朝堂,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陛下若是卸磨杀驴,只会寒了天下人的心,无需过于担心。”

更何况,太上皇尚在人世,太平帝如今与苏桀并无嫌隙,还不至于走到那一步。

雁羽闻言,心中稍安,这才想起此行的主要目的,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信封,放在桌上。

叶璎珞看着这厚重的信封,有些惊讶,不知为何,这信封一次比一次厚重。

“你一路奔波,定然辛苦了,我先看看信,你先去歇息吧。”说着,她便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

雁羽闻言,抬脚向外走去。这座宅院很大,当初他在这里居住的房间,叶璎珞一直为他保留着,权当他的落脚之地。

“今日偶见一株梅树,枝繁叶茂,便想到了卿房前的梅枝。寒来暑往,你我虽不曾得见,然神思同往,不觉孤寂……”

“各州乡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次不知世家与寒门比例如何,卿在信中提及阶级之谈,令我辗转反侧。路需人行,心中有天地,则脚下无阶级……”

“人生的果实,卿所绘此景,令吾心驰神往。待来日致仕归隐,便与卿日夜相伴,亲手照料卿所喜爱的吃食……”

信封里的信笺很多,每日至少一张,或长或短,内容包罗万象。她先前将自己偶然间看到的一部纪录片写给他,如今读着他回信中的文字,心中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她一边读着信,一边提笔在另一张纸上写着回信,将心中的所思所想,尽情倾诉。若是择一人做伴侣,却要时时思虑何事可言,何事不可言,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想来远不如一人自在,又何必庸人自扰呢?依她之见,能够聊得来,是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的最基本条件,话不投机半句多。

叶璎珞在屋里足足待了半天,才将一个沉甸甸的布包交给了雁羽。

雁羽接过布包,没想到竟如此沉重,动作都僵了一下。往常的信件都很轻,这次却格外不同。“大娘子写了这么多?”

叶璎珞笑靥如花:“近来闲暇,便多写了些,真是辛苦你了。”

雁羽摇了摇头,接过柳氏为他准备的食盒,翻身上马。送信的差事虽然路上有些奔波,但每次来叶家,都能吃得饱饱的。临走时,还会被强塞一堆好吃的,心里暖洋洋的,胃里也暖暖的。

“大娘子保重!”他冲叶璎珞抱拳行礼,扬起马鞭,飞驰而去。

叶璎珞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又开始期待下一次来信。这次的信件之所以如此沉重,是因为她在信中夹带了一本杂书。在大梁,想要出版书籍非常困难,一般都需要经过朝廷的批准,才能印刷发行。而且,印刷费用极其昂贵,只有富人才有能力承担。好在,她出版书籍唯一的阻碍,只是陛下的批准。她只是写了一些小科普,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现代科学知识,简单地介绍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