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谁是后?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426更新时间:25/05/29 23:04:14
“小姐,您就少说两句吧,那可是未来的皇后娘娘啊。”奶娘在颠簸的马车里,小心翼翼地劝慰着。

“我怕她作甚!”成璎诺色厉内荏地反驳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底气不足,“我还是皇后娘娘的姐姐呢,论起来,她还得敬我三分!”

奶娘无奈,只能继续劝解:“您是姐姐这不假,可如今您妹妹是大梁的皇后娘娘,而咱们现在身处大周,这其中的分量可不一样啊。”

成璎诺一听这话,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满腔的怒火无处发泄。想到自己的妹妹贵为皇后,那沈冰潼也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唯独自己,连个着落都没有,未来更是茫然,顿时觉得胸口憋闷,险些喘不过气来。

另一边,沈冰潼在人潮涌动的街道上,又一次与孔云程狭路相逢。

孔云程骑着高头大马,逆着人流而来,显得格外扎眼。他远远地瞧见了严君仆,便勒住缰绳,简单地打了个招呼。

“今日乃是祭天大典,卫尉军理应护卫陛下左右,孔大人怎么会不在邙山当值?”严君仆略带疑惑地问道。

孔云程的脸上带着明显的焦急之色,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实在是不瞒严老板,”孔云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略带歉意地说道,“舍妹突然不见了踪影,我实在无法安心当值,只能先带家里的丫头回去,吩咐他们仔细搜寻一番。”

沈冰潼微微掀开车窗的帘子,恰好看到一个面容清秀的姑娘,正与孔云程共乘一骑,匆匆离去。

那姑娘的神情看起来十分焦急,眉宇间充满了担忧。

沈冰潼认出,那正是孔花妩的贴身婢女,芙蓉。

只是这短短几句寒暄的功夫,城门口便开始变得拥堵起来,人头攒动,嘈杂声也越来越大。

“到底还走不走了?”有人不耐烦地催促着,“祭天大典都快结束了,就等着看陛下回宫呢!”

孔云程连忙向那人赔了个不是,又转过身,朝着严君仆拱了拱手。

“严老板,就此别过,咱们后会有期。”

严君仆微微颔首,正准备示意车夫继续赶路,却见沈冰潼突然探出头来,叫住了他们。

“请等一等。”

她目光紧紧地锁定着芙蓉,脸上的神情变幻莫测,眼中仿佛有烟云掠过,深邃而难以捉摸。

芙蓉看到沈冰潼的目光,像是受到了惊吓一般,连忙偏过头去,不敢与之对视。孔云程也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不解地问道:“郡主还有什么事情吗?”

“孔大人请先行回去吧,”沈冰潼语气平静地说道,“我有些话,想单独与你们家的丫头说几句。”

往日里灵动活泼的芙蓉,此刻却像是丢了魂一般,连连摇头拒绝道:“奴婢还得赶回去寻找小姐呢,实在不敢耽搁。”

大街上依旧喧闹嘈杂,人声鼎沸。孔云程虽然不明白沈冰潼的用意,但他向来是个聪明坦率的人,闻言便扶住芙蓉的胳膊,将她从马背上轻轻地扶了下来。

“去吧,郡主问你什么,你如实回答便是,不必有所隐瞒。”

说完,孔云程便拍马而去,留下芙蓉一人,站在原地,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严君仆见状,连忙让开了身子,客气地请芙蓉上了马车。

“别害怕,郡主不会为难你的。”他轻声安慰道。

马车内部虽然宽敞,但里面已经坐着沈冰潼和阿靖,再加上一个芙蓉,便显得有些拥挤了。

芙蓉拘谨地坐在最外侧,微微低着头,一言不发,双手紧紧地绞在一起,显得十分不安。

沈冰潼看着她,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伸出手,递过去一把热气腾腾的烤栗子。

“尝尝看,”她温声说道,“这是陛下去参加祭天大典之前,特意命人送过来的,味道应该不错。”

芙蓉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接过了那把滚烫的烤栗子。然而,当她听到沈冰潼提起“陛下”二字时,原本合拢的手指却微微僵硬了一下,身子也下意识地向后缩了缩,似乎在极力地避开什么。

马车缓缓驶过城门,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不再是拥挤的人群,也不再是喧嚣的叫卖声。沈冰潼的声音很轻,生怕吓到眼前这位略显惊慌的姑娘。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一直跟在孔小姐的身边。虽然只是个丫头的身份,却聪明伶俐,让人过目难忘。”

芙蓉拘束地挤出一个笑容,不敢抬起头来,视线始终盯着沈冰潼的裙角,显得十分局促。

“吃吧,味道还不错。”阿靖亲手剥开一个栗子,送到芙蓉的手里。

沈冰潼看着她轻轻地咀嚼着,又示意阿靖递上了一杯茶水。

待她吃完栗子,喝完茶,沈冰潼这才缓缓地提起了正事。

“今日请你过来,其实是想问问你,你是否认识大梁国君,子墨?”

芙蓉闻言,猛然抬起头来,停止了咀嚼的动作,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奴婢不认识。”

不知为何,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四周一片安静,想必是拐到了官道旁的岔路之上。

严君仆掀开车帘,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芙蓉,一言不发。他看着芙蓉的神情,早已不像先前那般温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视和探究。

虽然芙蓉矢口否认,但沈冰潼却仿佛没有听到一般,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我记得,子墨似乎很早就认识陛下了。早在陛下还身处幽州的时候,他们之间就一直有书信往来。我如今仔细想想,总觉得这件事有些奇怪。陛下那时藏身于幽州的孔家,连朝廷都不知道他还活着,那子墨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芙蓉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眼皮也微微跳动了一下,手指紧紧地攥着手中的板栗,嗫嚅着说道:“郡主说的这些,奴婢实在是不懂。”

“不懂也没关系,”沈冰潼轻声说道,“这些天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让子墨如此耳聪目明呢?他在千里之外的大梁,我自然不方便去问他。但是,我可以问问你,是不是孔家曾经有子墨能够利用的人。或者说,曾经有一位良氏族人,流落到了孔家。后来,子墨按照良氏的名册找到了她,可她却不愿意脱籍放良,而是甘愿为奴,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家主人。她这样做,只是为了能够将消息传递出去,能够帮助良氏,报仇雪恨。”

芙蓉始终埋着头,一言不发,但她的肩膀却止不住地颤抖着,显示出她内心的极度不安。

沈冰潼在逼仄的车厢中缓缓起身,走到芙蓉的身前,蹲了下来。

“这位良氏族人,一定吃苦耐劳,勤勉努力。她不觉得日子有多苦,只要能够报仇,就能够忍受骄纵主子的欺辱。可她万万想不到的是,良氏的族长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笨蛋,她竟然失忆了,将自己骨肉同胞的亲族忘得一干二净。”

一滴晶莹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马车的车厢里。芙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丢下手中的板栗,抬起手,紧紧地捂住了自己的脸。

沈冰潼轻轻地扶住她的肩膀,声音轻柔而充满关怀。

“她不远千里,奔赴京城,想要与族长相认,可族长却将她彻底遗忘。没有人搭救她,她真的就要永生为奴,永远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可这位良氏族人并没有因此而自怨自艾,她甚至还想着要帮助族长的忙。比如,谁要是对族长不利,她便会让那人吃一些苦头。”

泪水顺着芙蓉的指缝,不断地滑落。沈冰潼温声说道:“如果族长没有失忆,就应该记得……”沈冰潼微微凝眉,努力地回想着,将那次尝过夹竹桃汁液后,模模糊糊的记忆再次唤醒,终于缓缓说道,“这姑娘名叫芙蓉,原名良锦惜,锦安十二年出生,她的父亲死在了宜阳驿站,母亲带着她北迁幽州,在孔府为奴,受尽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