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乱世枭雄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538更新时间:25/05/29 23:04:14
那年春寒料峭,孔黎死里逃生,自一片火海中踉跄而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便是刘熙那张熟悉的脸庞。

“我无碍。”孔黎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尚能支撑,随即语气急促地问道,“你手下,现有多少禁军可用?”

“堪堪三千。”

刘熙不敢怠慢,一边沉声回应,一边小心翼翼地扶住孔黎,将他搀扶至一块略显平坦的石头上,让他稍作歇息。

孔黎闻言,剑眉紧锁,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依循他对杨啸用兵之道的了解,此人向来注重稳扎稳打,行军布阵必有章法,前哨探路、后队警戒,再加上先前驿站外围窥见的那些兵马,保守估计,杨啸此番至少带来了一万兵卒。

三千对垒一万,兵力悬殊,胜算渺茫。

孔黎艰难地弯下腰,捡起一根枯 сухое树枝,拂去地面堆积的落叶,简单勾勒出一幅简陋的地形图,标注出附近的山路走向和山梁走势。

“杨啸的大部队,应该驻扎在此处、此处,以及此处,总兵力约莫一万左右。”

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千钧重担。

自被擒获之后,孔黎便竭尽所能地搜集情报,力求将敌军的部署烂熟于心。

“一万之众!”刘熙闻言,脸色骤变,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慌,“禁军此次携带的兵器不多,若与敌军短兵相接,恐怕难以取胜啊!”

“无需近身肉搏。”孔黎摇了摇头,否定了他的想法,“可利用地势,远程袭击。”

“这……恐怕更是难上加难。”刘熙焦躁地站起身来,双手紧紧握拳,“弩弓乃是朝廷管制的军械,即便是我等禁军,所配备的也只是轻巧的单臂弩罢了。”

单臂弩射程有限,难以对敌军造成实质性威胁,更无法拉开距离,一旦陷入近战,必将损失惨重。

孔黎并未理会他的焦躁,而是继续在地面上画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这条路明显比其他小路宽阔一些,而在道路一旁,他特意画了一把简易的弩弓图案。

“此处,”他语气平静地说道,“秘密藏匿着一百架五矢连弩。”

刘熙闻言,双目圆瞪,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死死地盯着孔黎,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

五矢连弩,既不像十矢连弩那般笨重,又比单臂弩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绝对是扭转战局的关键利器。

刘熙并非愚钝之人,他深知此时并非追问弩弓来历的好时机,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探究为何这些利器会藏匿于邙山之中。

他二话不说,立刻扶起孔黎,带领禁军沿着孔黎所指的方向仔细搜寻,果不其然,在一处被青草覆盖的陷阱之中,他们找到了那批被妥善保存的五矢连弩。

“动作要快。”孔黎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务必在天黑之前,将叛军引入峡谷,然后让禁军埋伏于两侧山洞之中,分而击之,各个歼灭。”

孔黎当机立断,将三千禁军一分为三,虽然他此刻身体虚弱,只能勉强坐着,但他的眼中却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排兵布阵,诱敌深入,伺机歼灭。

凡用兵之道,皆讲究以正合,以奇胜。

善于防守者,可藏匿于九地之下,不露丝毫破绽;而善于进攻者,则可动于九天之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孔黎便是这样一位兼具守与攻的将才,他既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者,又是寸土不让、誓死捍卫家园的英雄。

刘熙静静地看着孔黎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一切,看着那些禁军眼中逐渐流露出敬佩的光芒,看着他们每一次出击都势如破竹、战无不胜,又带着更大的敬意回来禀报战况。

刘熙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心中忽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后悔之情,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

或许,自己真的太过低估他了。

十六年的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艰辛,非但没有磨灭孔黎的意志,反而让他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睿智,他身上所散发出的光芒,已经无法掩盖。

那些高高在上的朝臣们,都看走眼了。

孔黎虽然未曾接受过皇室大儒的教诲,但他却在乡间市井,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商贾之中,汲取了难以比拟的智慧和经验。

刘熙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步,心中五味杂陈。

“杨啸如今已是困兽犹斗,不足为惧。”他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我愿亲自率领一队禁军,绕道敌后,抄其后路。”

然而,他真正的目的,却并非仅仅是抄敌后路那般简单。

他还要将杨啸的残兵败将,统统驱赶到孔黎身边,让他们自相残杀,两败俱伤。

兄长,对不住了,为了大局,我只能牺牲你了。

“可是要走这里?”

山路崎岖蜿蜒,孔家众人早已弃马步行,在一处分岔路口,严君仆小心翼翼地展开舆图,神情专注地向沈冰潼请教。

沈冰潼凑上前去,仔细地辨认了一番,然后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说道。

“看不明白。”

她虽然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够一字不差地将地图誊抄下来,但对于识图辨路,却是一窍不通。

“不过,这里……”沈冰潼伸出纤细的手指,指向地图上的一个位置,疑惑地问道,“这个弩弓的图案,是什么意思?”

只见在一条相对宽阔的道路旁边,赫然画着一把简易的弩弓图案。

“这应该是提前埋藏兵器的地点。”严君仆解释道,“以备不时之需。”

“那咱们是不是可以去那里看看?”沈冰潼眼前一亮,兴奋地说道,“东家说不定就在那附近。”

既然提前埋藏了兵器,想必总会有用到的时候。

严君仆闻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赞同了她的提议。

“沈掌柜当真要与我们一同前往吗?”

“当然要跟。”沈冰潼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一边说着,一边从宽大的衣袖中掏出一把明晃晃的菜刀。

那是一把再普通不过的菜刀,刀刃锋利,刀身上还残留着几点绿色的菜沫,似乎是她离开家时,从厨房里匆忙拿出来的。

严君仆的目光在那把菜刀上停留了片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平日里只想着银子、精打细算的掌柜,有一天竟然会拿起菜刀,与他们并肩作战,同生共死。

严君仆心中百感交集,既感动又钦佩。

与此同时,京都洛阳的十二座城门同时关闭,负责掌管城门的校尉和司马等官员如临大敌,神情紧张地指挥着士兵。

只不过,在关闭城门之前,一支奉命前往邙山支援的禁军已经先行出发。

而在禁军之前,一个年约二十岁的年轻男子也早已骑马赶往邙山,速度之快,仿佛离弦之箭一般。

其实,骑马的滋味并不像想象中那般美好。

马背颠簸,即便配备了最好的马鞍,长时间骑行也会磨得屁股生疼。

那些养尊处优的富贵闲人们,通常更喜欢骑骡子,因为骡子不仅耐力更强,而且性情温顺,不易受惊,更易于驾驭。

但骡子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速度远不如马快。

自从孟闲人得知沈冰潼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地赶往邙山之后,他就恨不得在马屁股上扎几刀,拼命催促着马儿飞奔疾驰。

但他也听说,就在今天,孔家的一匹马因为屁股上插着刀跑回了家,此事已经惊动了京兆府,官差正在四处查问。

他若是再来这么一出,岂不是东施效颦,自找麻烦?

孟闲人在马背上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妹子也太傻了,简直一点都不像自己那位智慧无双的姑姑所生。

原本他以为,当年宜阳县驿站那场惨烈的火灾,已经将姑姑的所有骨血都吞噬殆尽,不留一丝痕迹。

谁知十多年后,孔黎竟然给他写来书信,说良氏的遗孤尚在人间,并提出要与他合作。

孟闲人不远千里赶到京都,还没来得及见到妹妹的面,就听闻她为了别人赴汤蹈火去了。

这怎么能行?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