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簪心计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071更新时间:25/05/29 23:04:14
“约在何处相会?”孔黎启唇,声线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既然姑娘抱恙难行,我便纡尊降贵,亲自将那位‘有缘人’请来府上。”

至于“请”来的过程会如何,便非他所能预料了。

沈冰潼闻言,螓首轻摇,几缕青丝拂过光洁的臂弯。“那岂不是显得奴家毫无诚意?还是待奴家将养好身子,后日定当亲自登门拜访。”话音一转,她抬眸,水灵的眼眸狡黠地眨动,“东家你说,那位公子哥儿会不会富甲一方?这许久未见,总该请奴家饕餮一番吧?”

“服药。”

孔黎面无表情地将药碗送到她唇边,温热的药汁几乎要触碰到她柔软的唇瓣。

不知为何,一股难以言喻的郁闷之气在孔黎的心头悄然滋生。

院落之中,仆役与护卫齐齐跪拜,山呼“恭贺世子爷”之时,他的脸上却未见丝毫喜色。

他只是淡淡吩咐严君仆分发赏银,告诫众人日后务必谨言慎行、低调处事,便再无他话。

“世子?”沈冰潼听到下人们对孔黎的称呼,杏眸圆睁,颇感讶异,“可是……东家您不是……”

门外,听到此话的严君仆和江流二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往日里谈笑风生的两人,此刻皆是神情肃穆。

原本的计划,确是等待时机成熟,迫使龙椅上的那位交出皇太孙之位。然而主子此刻选择以“世子”之名示人,自有其深意。

他们只需遵从便是。

屋内,孔黎的神色却显得颇为淡然。

他那如同远山般浓密的眉宇微微挑起,反问道:“怎么?嫌弃这身份不够尊贵?即便他日我登临九五,你也休想在我面前恣意妄为。”

恣意妄为?难不成将她视作横行霸道的螃蟹不成?

沈冰潼弯起眉眼,笑意盈盈:“世子之位已是尊贵无比,奴家只是担心自己记忆有误罢了。”

她眼中流露出满满的仰慕之色,看起来倒是真心欢喜。

说着,沈冰潼便欲起身,抬起手臂娇声道:“快来人扶奴家一把,奴家要起身叩谢世子爷的赏赐呢。”

孔黎几乎是下意识地伸手,轻轻按住了她的头顶。

“别乱动。”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认真,“你的骨骼尚未痊愈。”

她如瀑般的乌发柔顺地从他修长的指缝间滑落,宛若九天之上飘落的浓墨。孔黎的手指如同触电般迅速移开,却见沈冰潼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那奴家岂不是得不到赏银了?”

“算你已经磕过了。”

孔黎说着,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盒盖开启,一方用红色软绸包裹的玉簪映入眼帘。

“这可不是真金白银。”沈冰潼嘟囔着,略显不满。

“这是宫中的物件。”孔黎解释道,“今日身份确立后,太后召见于我,特意赏赐了此物。她听闻晋王殿下冲撞了……我铺子里的人,便以此簪代晋王赔罪。”

太后召见他,意在向天下昭示其慈爱之心,同时也借此缅怀已逝的先太子。

宫中早已流言四起,皆道晋王殿下仗势欺人,殴打了世子的红颜知己。

太后心思细腻,自然赏赐了女子可用的物件。

那玉簪银杆裹着一泓碧玉,通透晶莹,宛若一滴翠绿的露珠,欲坠还留。

其样式简约大方,并无逾制之处,然而那玉石的质地一看便知价值连城。

孔黎已命严君仆仔细查验过,确认并无毒害,方才安心。

“天呐!是太后娘娘赏赐的?”

沈冰潼顿时喜形于色,惊呼道:“奴家还以为是咱们铺子里的寻常物件呢。太后娘娘……是东家的祖母吗?”

孔黎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语气却依旧温和:“当今太后是陛下的生母,圣母皇太后。先帝的嫡妻,我的嫡亲祖母,已于多年前仙逝了。”

祖母是在先帝驾崩一年后溘然长逝的。

在孔黎的记忆里,祖母的身体一直康健。即便掌管着庞大的后宫事务,亦是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她与太子妃的婆媳关系也极为融洽,慈爱有加,孝顺恭敬。

只是不知为何,竟骤然离世,令人唏嘘。

沈冰潼小心翼翼地接过那支玉簪,在指尖摩挲着,并未立即戴在发间。

“这簪子真好。”她由衷赞叹道,“等奴家将来出嫁,单凭这一件嫁妆,便能让夫家刮目相看了。”

她倒是通晓人情世故。

孔黎抿了抿薄唇,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却不知你还想着嫁人?”

“那是自然。”沈冰潼毫不犹豫地点头,语气坚定,“奴家自小便盼望着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在那里,没有人会说她是捡来的孩子。

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家人之间相互疼爱,永不分离。

一个热闹的家,子孙绕膝,其乐融融。

她带着一丝憧憬,指尖轻轻拨弄着那支温润的玉簪,轻声道:“到时候,奴家一定会请东家喝喜酒的。”

孔黎神情微微一怔,随即颔首,语气郑重:“一定。”

夜幕降临,笼罩着巍峨的大周皇宫,掩去了白日里金碧辉煌的景象,也模糊了精雕细琢的栏杆玉砌。然而,这里点燃着京都最明亮、也最密集的灯火,如同星辰坠落,勾勒出宫殿群的壮丽轮廓,反而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恢弘气势。

御花园中,皇帝与太后相对而坐,案几上温着一壶安神茶。

夜色已深,适宜饮用些宁心静神的茶饮。

“陛下今日歇息得可好?”太后语气慈和,眼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多谢母后挂念。”皇帝恭敬地答道,声音平静,“儿臣睡得很好。”

“今日宫中添了一桩喜事,哀家倒是担心皇帝太过激动,反而难以安眠了。”

太后话里有话,眼角的余光瞥向端坐在对面的天子。

所谓的喜事,指的自然是先太子遗孤竟然奇迹般存活,并且重归皇室之事。

皇帝放下手中的茶盏,语气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那一车呈堂证供,韩凉已经查验过了。”

韩凉,是皇帝的心腹侍卫,专司探听隐秘之事,必要时亦会执行一些见不得光的任务。

太后方才提及喜事,皇帝却突然提起孔黎状告杨秋皓的证据,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太后闻言,只是微微颔首,并未出声。

皇帝继续道:“朕保不住杨秋皓了。”

“哀家看他已是苟延残喘得够久了。”太后语气淡淡,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泼天的富贵,岂是人人都有命消受的?这十六年来,多少人因他获罪殒命,皇帝能保他到今日,已是妇人之仁了。”

好的,奇珍赝品这就为您精心改写这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