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龙争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637更新时间:25/05/29 23:04:14
夜幕低垂,阴冷的寒意如同毒蛇般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侵蚀着洛阳城内每一处角落。

韩凉,一个没有正式官职,却拥有着超越百官权势的神秘人物,他的存在,仿佛是一把悬在众人头顶的利剑,令人不寒而栗。

刘熙面色沉静,朝着韩凉微微颔首示意。

韩凉见状,不敢怠慢,立即躬身回礼,语气恭敬地说道:“晋王殿下。”

刘熙并未过多停留,他脚步不停,径直越过韩凉的身侧,目光只是在对方身上短暂地停留了一瞬,便迅速收回。

韩凉的恭敬之中,隐约透露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疏远。他向来不与任何朝臣皇亲深交,只忠心耿耿地效忠于当今圣上,宛如一把锋利却孤寂的宝剑。

目送刘熙离去后,韩凉整理了一下衣袍,随即步入大殿,准备向皇帝禀告要事。

“陛下,”韩凉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属下查明,那南街金楼的东家,正是当年先太子的遗孤,刘琅。他…回来了。”

龙椅之上,皇帝神情莫测,他早已放下手中的棋子,独自伫立在一扇绣有栩栩如生龙纹的屏风前,眉头紧锁,似在思索着什么。

韩凉见状,心中不由得闪过一丝诧异。

但他心思何等敏锐,转瞬间便似乎明白了什么,随即恭敬地低下头,不敢多言。

“此事,孤已经知晓了。”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是刘熙那孩子,先行前来禀报于孤的,他倒也没打算对孤隐瞒。”

皇帝早已察觉到刘熙与南街孔家之间的密切往来,便暗中命韩凉前去彻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孔家隐藏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甚至开始怀疑孔黎的真实身份,这自然也让皇帝对刘熙产生了一丝疑虑。

然而,刘熙却选择了主动坦白,这无疑是将自己从这团迷雾中彻底摘了出去。

“陛下,诸位皇子殿下对您都极为孝顺,实乃我大梁之福啊。”韩凉轻声说道。

“孝顺?”皇帝闻言,突然发出一阵意味深长的笑声,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韩凉,“韩凉啊韩凉,你又何必在此宽慰于我呢?他们哪一个不是盼着孤早点驾崩?只不过是如今羽翼尚未丰满,担心孤若真的早早离世,他们自己也捞不到什么好处罢了。”

“陛下春秋鼎盛,龙体安康,诸位皇子殿下也皆是孝顺勤勉,时刻为陛下分忧解难。”韩凉闻言,连忙叩头说道。

皇帝的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他微微抬起手指,将手中紧紧攥着的棋子轻轻丢回棋罐之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回来就好啊。孤正愁没有机会好好历练历练晋王,既然刘琅回来了,那就让他成为晋王的一块磨刀石吧。”

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磨砺得足够锋利,才能真正为他所用。

至于那块所谓的“磨刀石”,它又有多少能力,能够左右自己的命运呢?

第二日,朝阳初升,金色的光芒洒满了整个皇宫。

早朝时分,皇帝突然当众过问起太仓令蔡康的案子,并随意找了个理由,下旨命晋王刘熙亲自督办此案。

刘熙闻言,立即领旨谢恩,他的内心十分清楚,皇帝之所以会选择他来负责这个案子,绝非偶然。

这就像很多年前,他和兄长一同在国子监读书时一样。

每当进行功课考评,父王总是只关注他和兄长的成绩。

父王一直希望他能够与兄长一较高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似乎从未改变。

走出庄严肃穆的朝会正殿德阳殿时,刘熙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向着洛阳城的南街方向望去。

洛阳城的地势北高南低,而皇宫宫殿的地基更是比寻常的路面高出丈余,这使得行走在其中的人,仿佛化身为高高在上的神祇,可以随意俯瞰脚下的众生。

而王室成员,便是这天下百姓眼中至高无上的神。

没有任何一位神,能够容忍凡人的挑衅和冒犯。

刘熙没有丝毫的耽搁,立即动身前往监牢,准备亲自提审蔡康。

面对审问,蔡康对自己贪污受贿的罪行供认不讳。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供出了卫尉军校尉孙坤,声称孙坤也参与其中。

“蔡大人,”刘熙屏退左右,目光锐利地盯着蔡康,缓缓开口问道,“你供出孙坤,莫非是为了先太子吗?”

蔡康那张被打得血肉模糊的脸猛然抬起,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恐之色。

刘熙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静静地等待着他自己招认。

蔡康颤抖着声音说道,孙坤当年曾经从监牢之中秘密抓走一个孩子,并残忍地虐杀致死。

这件事,恐怕是真的。

因为当年驿站发生大火之后,始终没有找到皇太孙,也就是如今的孔黎的尸体。

为了瞒天过海,欺骗先帝,就必须要有一具尸体。

只有这样,先帝才不会继续寻找自己的孙子,更不会产生让孙子继承皇位的想法。

如今,孔黎暗中逼迫蔡康将此事公之于众,其目的也是为了借此机会,向世人揭露他当年并没有死的真相。

从而为他日后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众人面前,铺平道路。

“算是吧,”蔡康神情紧张地看着刘熙,语气也变得有些底气不足,“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微臣心中始终感到不安,难以释怀。”

“你是不安,还是受到了他人的逼迫?”刘熙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只要你肯供出逼迫你的人,本王愿意为你多说几句好话,或许还能保你一条性命。”

然而,蔡康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当年先太子在世时,曾对微臣有过恩情。只是微臣自己被金钱财物所迷惑,一时鬼迷心窍,走上了歪路。如今已是人之将死,或许在地府之中见到先太子时,还能跪下来向他忏悔几句。”

刘熙见状,便不再继续劝说。

“既然如此,”他语气淡漠地说道,“那蔡大人就好自为之吧,不必再浪费牢中的饭菜了。”

随后,刘熙又前往另一间牢房,准备会见孙坤。

孙坤声称,他的确曾经从牢中带走过一个孩子,但他并没有虐杀那个孩子,而是将他偷偷放走了。

至于放走孩子的原因,是因为那个孩子是他一位故友的儿子。而他的那位故友,因为触犯了律法,即将面临灭三族的惩罚,他不忍心看到故友唯一的血脉也惨遭杀害,所以才冒险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这番说辞听起来似乎天衣无缝,但刘熙心中却十分清楚,孙坤一定是在撒谎。

“是这样啊……”刘熙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腰间的玉玦,他抬起头,对着孙坤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是,是小的所为。”孙坤连忙跪下来叩头,手脚上的锁链也随之发出轻轻的响动。

他当然在撒谎。

但他心里很清楚,如今审讯他的这个人,恐怕也希望他能够继续撒谎吧。

果不其然,刘熙并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

“你可知道,私自放走死囚,是什么罪名吗?”

“抄没全部家产,流放至蛮荒的琼州。”孙坤的喉结微微滚动,声音细若蚊蝇。

刘熙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那是以前的律法了,”他语气冰冷地说道,“如今你所犯下的这桩事,本王实在是不想再听到任何人提起。”

不想听到任何人提起,除非眼前这个被人攻击到的弱点,能够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熙起身离开,他身上绣着蟠龙图案的华丽锦袍轻轻擦过牢房粗糙的栏杆,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闪烁着一种格外明丽的光芒,却也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寒意。

此时,牢房外艳阳高照,阳光明媚。

护卫连忙为刘熙撑起一把遮阳伞,却被他抬手挥开了。

“出个太阳就撑伞,当本王是女人吗?”

他可不像自己的兄长,只能躲藏在阴暗的街巷之中,暗中谋划着如何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已经不是十六年前了。

也不是那个兄长说是他的,就没有任何人敢觊觎和抢夺的时候了。

刘熙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良氏夫妇曾经在京都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

良夫人虽然身怀有孕,却酷爱舞刀弄枪,性格十分豪爽。

他们当时都猜测良夫人怀的应该是个儿子,但良夫人却笑着说,她觉得更可能是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