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灼光初现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322更新时间:25/05/29 23:04:14
他竭力将深奥的道理化为寻常话语,只盼身旁的沈冰潼能够领悟。
她果然听懂了,一双翦水秋瞳盈满了温柔的光晕,轻声问道:“那么……往后也要一直这样吗?”
她曾饱尝饥饿的滋味,确切地说,自从踏入孔家的大门,她才真正体会到“吃饱”二字的含义。
对于困顿之人而言,所求并不奢侈。
无需绫罗绸缎,三餐温饱便已足够。
“当然不会。”孔黎的眼底掠过一抹悠远的回忆,“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想要做出改变。”
然而,变革之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它需要徐徐图之,革除弊端,开创新局,甚至还要修订律法,铲除那些鱼肉百姓的恶徒。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足以推行新政的权力。
当年,那两人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正是因为怀揣着相同的理想。
也正是这份理想,以及对方身为皇太子的身份,才使得良氏甘愿归附。
只是,那位意气风发的皇太子,终究未能等到登基主政的那一天,便葬身于锦安十五年的那场滔天烈火之中。
他们皆是胸怀热忱,却不谙权谋之辈。
孔黎修长的手指紧紧 पकड़着二楼的栏杆,面容紧绷,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楼下。
沈冰潼静默地站在他的身侧,没有再发一言。
她感受到身旁这个人身上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光芒,一种她从未见过的,令人心生敬畏的光辉。
她只是默默地陪伴着他,无声地站立着。
他们仿佛什么都没有说,又仿佛已经倾诉了所有。
当日夜幕降临,白日在金楼寻衅滋事的壮汉鬼鬼祟祟地溜进一间酒楼,闪身拐入一间事先预定好的隐秘包房,在那里,他见到了一个身份不明的神秘人物。
神秘人将一锭沉甸甸的银子丢给他作为酬劳,语气平静地询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
“见到孔家东家了吗?”
“起初并未露面,后来才出现的。他与晋王殿下同坐楼上,低声交谈了许久。”
这名壮汉被金楼的人驱赶之后,并未走远,只是草草包扎了一下被烫伤的伤口,便潜伏在金楼外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直盯守到金楼打烊。
神秘人微微颔首,缓缓展开一轴画卷。
“孔家那位东家,与这画上之人,相像吗?”
壮汉低垂着头,仔细端详了半晌,这才谨慎地点头道:“约莫有五分相似。”
五分相似,已然足够。
神秘人不动声色地将画卷收回宽大的衣袖之中,轻轻点头,转身离去。
他来时乘坐的是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
然而,这辆看似普通的马车,却畅通无阻地驶入了戒备森严的御街,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巍峨的宫门之前。
车上之人身手利落地跳下马车,将一块古朴的腰牌递给守卫的士卒验看之后,便低着头, দ্রুত步入了深邃的皇宫。
皇宫浩瀚深广,宛如一座迷宫。
他左拐右绕,一路被盘查了数次腰牌,终于逐渐接近了大周王朝权力最为集中的核心之地。
“陛下可在里面?”他压低声音,向殿外值守的太监轻声问道。
“在的,”太监躬身答道,“晋王殿下今晚前来觐见,正与陛下共进晚膳,此刻正在御书房陪陛下对弈。”
“晋王?”
这人的脸上闪过一丝明显的意外之色。
然而,这惊讶之情只是一闪而逝,他迅速收敛心神,恭敬地退到一旁,低声道:“卑职在此等候便是。”
此刻,晋王刘熙正襟危坐,与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相对而弈。
大周朝的皇帝,年过不惑之年,却依然显得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他喜好驰骋马球,也热衷于攀登峻岭,并且生活节俭,克制欲望,因此身躯健硕,精神矍铄。
只是,他的面容上常常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不悦之色。
晋王小心翼翼地提着一颗心,在纵横交错的棋盘上左突右冲,一度占据了优势,可一个不留神,却被皇帝毫不留情地落子,将他的棋子尽数扼杀。
“你输了。”皇帝的声音平静而威严,“你输在心慈手软,犹豫不决。”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晋王连忙起身,离开眼前的棋案,恭敬地跪下叩首。
“朕听闻……”皇帝那双狭长的眼眸中骤然迸射出凛冽的寒光,“你私下派人去了江州?”
晋王刘熙心中猛地一颤,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点头承认道:“确有此事。”
他派遣心腹前往遥远的江州,正是为了寻访良氏族长及其夫人的画像,希冀能够找到良氏一族的遗孤。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此事竟然如此迅速地便传入了皇帝的耳中。
果然,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父皇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的注视之下。
“你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要对朕说的吗?”
皇帝一颗一颗地捡拾着散落在棋盘上的黑白棋子,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
他的声音并不洪亮,却仿佛在一瞬间将刘熙压入深不见底的寒潭之中,让他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迫,几乎喘不过气来。
“儿臣正要禀报此事,”刘熙再次叩首,声音低沉而恭敬,“那个人,他……回来了。”
“那个人?”皇帝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你竟然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提及吗?”
刘熙按在地上的手臂微微颤抖起来。
“先太子的嫡子,刘琅,他……回来了。”他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语气沉重。
“琅”是一种洁白无瑕的美玉。
那是先帝生前最为珍爱的玉石。
相比之下,他的名字“礼”,以及其他兄弟的名字“敬”、“承”、“询”、“恪”等,都显得随意了许多。
自从在金楼见到那个酷似先太子画像的孔黎之后,他便一直以“兄长”相称。
因为“刘琅”这两个字,早已被刻入冰冷的祖庙,供奉在肃穆的灵位之上,理应从这个世间彻底消失,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
这一次,他的父皇,会容许这个改名换姓出现的孔黎,继续存在于世吗?
或许,只需要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而已。
“回来了。”
皇帝指尖摩挲着一枚润泽的白玉棋子,声音依旧是那般冷淡,听不出丝毫情绪的波动。
“是,”刘熙恭敬地应道,“儿臣先前曾试探过他的口风,听闻他似乎在暗中寻找良氏的遗孤,这才派遣手下前往江州查探。”
“愚蠢至极!”皇帝的语气陡然严厉起来,“他肯将此事告知于你,不过是忌惮你知道得比他更多,想要以此来换取你的信任罢了!而且,他很可能早已找到了良氏的后人,你此举已然落了下乘!他让你先行一步,不过是对你无能的羞辱!”
刘熙俯首帖耳地跪在冰冷的地面上,丝毫不敢出言反驳。
“罢了,你退下吧。”皇帝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倦怠,“刘琅未曾递交奏疏进宫觐见,显然是已经打定了主意要与朕为敌。朕倒要看看,他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刘熙叩头起身,恭敬地向后退了三步,方才转身离去。
当他走出殿门时,在寂静的长廊上,他瞥见了侍立在太监身旁的一个身着黑衣的男人。
那人腰间系着一块古朴的青铜腰牌,微微低垂着头,却难以掩盖周身散发出的阴冷诡秘的气息。
此人正是皇帝的心腹,专门负责替皇帝探听朝野内外的情报,其手段狠辣,视人命如草芥,他的名字,唤作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