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孙媳妇?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425更新时间:25/05/29 23:04:14
孔黎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盏,深邃的目光如同古井般幽静,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刘熙。

十六年光阴荏苒,今日此刻,他们这对堂兄弟,才终于能够卸下心防,敞开心扉,好好地交谈一番。

刘熙的回答,字字句句都敲击在孔黎的心头,他该相信吗?

毕竟,当年的刘熙,不过是个懵懂无知的七岁孩童啊。

“原来如此。”孔黎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那你为何当年没有将见过我的事情禀告皇爷爷呢?要知道,皇室后来的丧葬名单上,可是赫然写着我的名字。”

既然刘熙愿意坦诚相待,那就不妨将所有疑虑都一并解开吧。

“是这样的,兄长,”刘熙略微欠身,神情显得格外迫切,“当年,我突发一场重病,高烧不退,昏迷了整整三年之久。直到十岁那年,我无意中跑出王府,又凭着记忆走了回去,这才算是彻底痊愈。那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我……我也不敢再向父皇提及此事了。”

当时的刘熙的父王,早已登基称帝,成为了九五之尊。而他之所以不敢提及此事,是因为孔黎的身份太过特殊,他害怕皇帝会因此而心生忌惮。

这么说来,刘熙这些年来,倒也一直都在默默地关心着自己。

“吃茶吧。”孔黎微微颔首,示意道。

一旁的沈冰潼,将两人的对话听得七七八八,心中也大致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她生来就拥有过人的记忆力,将两人前前后后所说的话在脑海中反复回放,仔细推敲,便能将事情的真相还原个大概。

他们所说的,应该就是夫子那日与她提及的往事。

那是锦安十五年,先太子不幸殒命于驿站的那场悲剧。

而当时的刘熙,恰好就在驿站之外,亲眼目睹了东家和良夫人的身影,只是后来东家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想必,那个良夫人,就是当年奉命前来京都归顺朝廷的良氏族人。

那么,那个神秘的东家,他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

她满怀震惊地看向孔黎,耳边突然响起刘熙那充满热切的声音。

“兄长,既然你已经回来了,就算无法再做回皇太孙,但世子的位置,总是应该由你来继承的。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吧,父皇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的。”

皇太孙……

沈冰潼下意识地扶住身旁的柱子,这才勉强稳住身形,没有当场歪倒。

难怪孔黎会说,要好好吓唬吓唬刘熙。

兄弟之间,不就喜欢这样互相捉弄,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吗?

也难怪孔家在京都能够如此嚣张跋扈,无人敢惹。

皇太孙啊,那可是差一点就登上皇位,成为一代帝王的人啊!

沈冰潼强忍住内心的激动,勉强站直身体,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将这件事告诉夫子。

但转念一想,宫中那些婢女的月钱,肯定远远不止一吊钱吧?

看来,她也应该找个机会,让孔家给她涨涨月钱了。

严管家所乘坐的马车,缓缓停在一处略显陈旧的宅院前。

这座宅院的面积并不算大,从外面就能清晰地看到院子里种着一棵高大的桐树。

宅院的门外,正斜靠着一个身形单薄的少年。

他半躺在一张破旧的扶椅上,一条腿被厚厚的木板固定着,似乎是受了伤。他一边惬意地晒着太阳,一边津津有味地啃着一块油腻的肉骨头。

看来这少年是受伤了,不过这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请问,这里是沈家吗?”

严管家面带微笑,对着那少年微微颔首,客气地问道:“不知小哥如何称呼?”

那少年费力地将嘴里啃得只剩残渣的猪骨头扯了出来,略带警惕地瞥了严管家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我叫沈大河,你是谁?来这里有什么事?”

严管家不慌不忙地递上一张烫金的名帖。

“鄙人姓严名君仆,乃是南街孔府的管家。不知贵府高堂是否在家中,鄙人有要事相商。”

南街孔家!

沈大河一听到“孔家”二字,立刻像触电一般,猛地从扶椅上弹了起来。

“我听说过你们!就是那个砸赌场、杀人的孔家!”

沈大河声嘶力竭地喊叫起来,他顾不上自己受伤的腿,挣扎着想要从地上爬起来,却不小心失去了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

严管家本想开口解释,却见沈大河不顾一切地往院子里爬去,一边爬还一边大声呼救。

“娘啊!快来救命啊!孔家的人来砸房子了!”

砸房子……

就你们这破破烂烂的房子,有什么好砸的?

严管家顿时脸色铁青,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

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严管家是按照手中的名册,一家一家找上门来的。

他手中握着一份记录了十六年来从宜阳县迁入京都的全部户籍的名册。

名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三百多户人家的信息,如今,只剩下十多户尚未拜访了。

昨天,他就不小心找错了门,误入了林家。今天这个沈家,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对人。

严管家看着沈大河手脚并用地往院子里爬,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只是不紧不慢地跟在沈大河身后。

沈大河费力地爬上十下,他才慢悠悠地挪动两步。

一个惊慌失措,狼狈不堪;一个闲庭信步,气定神闲。

很快,严管家便看到一个年近四十的妇人出现在他的视线之中。

妇人的相貌十分普通,脸上带着一丝大病初愈的虚弱和苍白。

严管家并不知道,这个妇人,正是沈冰潼的养母。

她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缟色粗布上衣和一条鸭青色的下裙,腰间还系着一条做饭时穿的围裙,神情显得十分恐慌。

“你这是咋了?”

她连忙将沈大河从地上扶起来,然后满脸疑惑地看向站在院子外的严管家。

“鄙人严君仆,”严管家彬彬有礼地施了一礼,客气地说道,“叨扰夫人了,还望夫人不要见怪。”

一面说着,一面将手中提着的篮子递了过去。

篮子里放着一块腌制好的腊肉,还有两样时令的果蔬。

这是京都百姓们平时走亲访友时,经常会带的礼物。

既不会贵重到让人感到拘束,也不会廉价到拿不出手,显得寒酸。

伸手不打笑脸人。

沈夫人虽然内心十分紧张,但还是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将严管家请进了屋。

“家里没有什么好茶叶,给老爷沏了一碗鸡蛋茶,还请老爷不要嫌弃。”

沈夫人小心翼翼地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茶端了过来,严管家连忙双手接过。

所谓的鸡蛋茶,就是将生鸡蛋在碗中打散,然后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进去。

鸡蛋被开水烫得刚刚熟,再滴上一滴香油,趁热喝下去,可以起到润喉解渴,清热降火的作用。

“多谢夫人,”严管家客气地说道,“鄙人虽然自己带着茶水,不过想必还是这碗鸡蛋茶更好喝一些。”

接受对方的好意,是让对方放松警惕的第一步。

“鄙人是给东家办事的,”严管家谦虚地说道,“当不起‘老爷’二字。我们东家姓孔,是初来京城的外地人。夫人您以后就唤我‘管家’就成了。”

沈夫人仔细地打量着严管家的穿着和气度,心中暗自猜测,这个管家肯定来头不小。

一听到他是孔家的人,心中又增添了几分畏惧。

在得知了对方的身份之后,沈夫人连忙说道:“奴家是穷苦人家,也担不起‘夫人’二字。您就唤我‘沈家娘子’吧,这是犬子大河,年纪小不懂事,管家莫要怪罪。”

严管家也不再客套,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