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杀机现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018更新时间:25/05/29 23:04:12
阴云密布,天地间一片昏暗,仿佛提前进入了黑夜。细雨如丝,飘落在荒凉的官道上,更添几分肃杀之意。

“殿下,”随从小心翼翼地建议道,“不如我们先在附近的驿站暂避一时?这鬼天气,恐怕不到傍晚就伸手不见五指了。万一再碰上那些不要命的马匪,咱们可就危险了。”

李璋端坐在马车内,神情淡漠,仿佛外界的风雨与他无关。“不必了。”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驿丁已经去沙州了。”

他向来惜字如金,但跟随他多年的随从早已心领神会。驿丁携带的文书,内容与送往沙州将帅手中的并无二致。肃王李珑已被剥夺封号,贬为庶民,如今谁还敢为他卖命?那些珍视身家性命的人,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继续赶路吧。”李璋淡淡吩咐,随后重新拿起手中的书卷,目光再次沉浸于文字之中,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队伍末尾,叶长庚紧紧跟随。他注意到不断有斥候向晋王汇报情况,大队人马丝毫没有停顿,径直朝着沙州方向前进。

叶长庚的手下意识地按在刀柄上,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紧张感。

行至距离沙州约三十里处,突然,一道尖锐的哨箭声划破长空,紧接着,一队人马疾驰而来。为首之人身形魁梧,面容粗犷,显然是沙州的一位将领。

果不其然,那将领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末将程天金,奉命前来迎接晋王殿下。”

晋王的马车缓缓停下,片刻之后,车内传来号令,命叶长庚等人退至附近的树林后方,只留下二十名护卫。对外宣称,晋王要与沙州将领商议要事。

叶长庚心中疑惑,但军令如山,不敢违抗,只得率领将士退入树林。然而,仅仅过了一刻钟,又一道命令传来,声称沙州将领程天金意图行刺晋王,已被当场格杀。

叶长庚闻言大惊,立刻冲到晋王马车旁,只见程天金以及他带来的小队人马,全部倒在血泊之中,身中数箭,死状惨烈。而晋王这边,仅有一人死亡,两人重伤。

他倒吸一口凉气,震惊地问道:“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周围的士兵却无人应答,气氛诡异而压抑。

晋王的人马继续前进,毫不犹豫地从程天金的尸体上碾压过去,仿佛践踏着地上的蝼蚁一般。

晋王的随从同样感到困惑不解。明明是他奉命埋伏弓箭手,射杀了前来投诚的程天金,但他却不明白晋王为何要这样做。对方已经看清形势,准备效忠,这难道不好吗?

“本王不需要背叛者。”李璋的声音从马车内传来,语气冰冷而无情,“这个人的价值,就在于让本王杀一儆百,以儆效尤。只有这样,沙州城里的那些将领,才不敢轻举妄动,本王也不必大开杀戒,将他们全部处死。”

随从听得不寒而栗,却不敢反驳,只能沉默地点头道:“殿下英明,定能势如破竹,将沙州收入囊中。”

李璋闻言,只是淡淡一笑,摇头道:“仅仅是沙州吗?你的格局,未免太小了。”

跟在队伍后面的叶长庚,心中同样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刻意绕过那些死去的将士,不忍践踏他们的尸体。尚未真正踏上战场,他便已经感受到一股逼人的寒意,直透骨髓。

这寒意,森然可怖。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都长安,依然沉浸在温暖的秋日之中。

皇帝下旨褫夺肃王封号,并将其终身幽禁后,召见了李珑的生母淑妃。

淑妃原本要随李珑一同前往封地,如今被紧急召回,显得风尘仆仆,神情憔悴。

她是皇帝还在潜邸时便陪伴在他身边的女人,虽然如今已不如年轻嫔妃那般明艳动人,却因为彼此熟悉,反而让人感到安心。

淑妃默默起身,为皇帝准备茶水。

煎茶的工序繁琐而复杂,皇帝静静地等待着。茶煎好后,他却并没有品尝,只是闻了闻茶香,便放下茶盏,目光落在有些惊惶失措的淑妃身上,轻轻拍了拍她的衣袖。

“是朕没有教导好儿子。”皇帝的声音中充满了郁结,眼中也带着一丝内疚和歉意,仿佛犯下罪恶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自己。

淑妃悲泣跪地,哭诉道:“求圣上赐李珑死罪,也好告慰那些死去的亡灵。”

皇帝却没有去搀扶淑妃,只是缓缓起身,动作缓慢得仿佛身上背负着千斤巨石。

“他是朕的第一个孩子,”皇帝的声音苍凉而无力,“朕……不忍心啊。”

说完,皇帝便转身向外走去,内侍总管高福连忙上前搀扶,步履沉重。

从后宫到议事的紫宸殿,路途遥远,但皇帝却没有乘坐轿辇,而是选择步行。

高福见状,连忙没话找话,试图缓解皇帝心中的压抑。“圣上这步子,比九皇子还要虚弱了。”

他是在提醒皇帝,您还有其他的儿子。

“也不知道九皇子身子如何了,听说啊,叶家那姑娘,每日都去照料。”高福继续说道,暗示皇帝想起叶清。

他想让皇帝想起,他还有这个乐子。

高福充满期待地看向皇帝,果然,皇帝的眉头略微舒展开来,说道:“这次,多亏有她了。”

“要不……”高福试探着问道,“奴婢安排叶小姐进宫,让您见见?”

……

注:太监也自称奴婢。

皇恩浩荡

大皇子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于公而言,叶清误打误撞地救下了朝廷重臣,理应得到赏赐;于私而言,安国公府被先陈王牵连至今,朝廷也应该出面安抚。

毕竟,若不是大皇子李珑,十二年前先陈王就不会谋反,叶清的父亲也不会被迫出走修道,这些年来,他们一家也不至于门庭冷落,受尽白眼。

皇帝心情烦躁,而叶清那姑娘,总能给他带来一丝乐趣。

但是,皇帝还是摇了摇头,说道:“既然她在照顾小九,那就等小九身体好些,一起召他们进宫,一并赏赐了吧。”

高福连忙点头称是。

大明宫宫殿巍峨,气势恢弘。他们漫步其中,秋风吹过琉璃瓦,发出清脆的声响,衣袂随风翻飞。

服侍的宫人远远地跟在后面,护卫皇帝的近卫军也紧随其后。仪仗虽然简单,但华盖高举,雀扇低擎,依然彰显着帝王的尊贵。

这位大唐的君王,目光深邃而疏朗,眼中的沉重渐渐散去,忽然转过头,看向西北方向。

“也不知道李璋,如今走到哪里了。”

还好,他有很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