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娇嗔怒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781更新时间:25/05/29 23:04:12
叶清的解释苍白无力,在颖悟绝伦之人面前,拙劣的谎言如同纸糊一般,不堪一击。

李策缓缓抬首,往日深邃如星海的眼眸,此刻却充斥着一片刺目的猩红,仿佛天边燃烧的晚霞骤然坠落,在他眼角处晕染开来,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灼热。

“硫磺,”他凝视着叶清那双清澈明亮的眸子,字字沉重,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怒火,“粉末遇明火则爆燃,气味刺鼻,且具有剧毒;硝石,乃是朝廷严控的战略物资,用于制造黑火药,寻常百姓私藏是重罪。叶清,你究竟有多大的胆子,竟敢在此地私自炼丹?万一……”

万一这炸毁的不是丹炉,而是整个国公府邸呢?

李策竭力压抑着胸腔中翻涌的情绪,厉声斥责着叶清,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带着深深的担忧和后怕。

炼什么劳什子的丹药?简直是胡闹!

他宁愿自己承受病痛折磨而死,也不愿看到她如此不顾安危,拿自己的性命当儿戏。

“不会的,绝对不会有事的。”叶清还在试图辩解,语气中带着一丝侥幸,“硫磺和硝石的用量我都控制得很好,顶多也就是炸坏丹炉而已。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她一边说着,一边抬起手臂,原地转了一个圈,想要展现出往日那般娇俏可爱的模样,以减轻李策的怒气。

李策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紧咬的牙关让他的下颌线条愈发紧绷,也让他感到一丝酸麻。心中的怒火,随着叶清的动作,如同被风吹散的烟雾般,渐渐消散。

“以后不准再做这种危险的事情了!”他无奈地叹息一声,语气放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那丹炉也必须拆掉!”

叶清不情愿地嘟起了嘴,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但李策此刻生气的模样,让她心中有些发怵,知道这次是真的惹恼了他。

“好啦,好啦!”她跺了跺脚,娇嗔道,“来人,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把丹炉拆了!”

于是,国公府再次陷入了一片忙乱之中,下人们手忙脚乱地开始拆卸那座惹祸的丹炉。叶夫人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她轻摇着手中的折扇,对着身旁的叶柔说道:“瞧瞧,还是楚王殿下才能管得住她。”说完,又轻轻叹息了一声,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你说楚王殿下这身子骨,怎么就一直不见好转呢?”

虽然叶清未必一定要嫁给李策,但叶夫人还是真心希望李策能够身体康健,毕竟那孩子着实招人喜欢,懂礼数,又体贴人。

“母亲您就放心吧。”叶柔一边温柔地为母亲揉捏着肩膀,一边轻声安慰道,“天下的名医那么多,精通道术的道士也不少,如果丹药真的有效用,楚王殿下肯定会去寻访的。”

“说的也是。”叶夫人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茶水,点了点头道,“东边骊山之上,不就有一座道观吗?听说里面的王真人,精通炼气化神之术,能通阴阳,预知生死。楚王殿下若是得闲,倒可以去求一求灵丹妙药,或许会有奇效。”

叶夫人原本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并未放在心上,但这番话却被一旁的叶柔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当天晚上,她便将此事告诉了叶清。

“当真?”叶清原本正在浴桶中沐浴,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激动地从水中站起身来,溅起一片水花。身旁的奶娘见状,连忙将她按回浴桶之中,生怕她着凉。

地面上湿漉漉的,遍布着水渍。叶柔站在屏风之外,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你将此事告诉楚王殿下便是,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可千万别自己跑去。”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叶清嘿嘿一笑,再次钻入水中,任由一头乌黑的长发在水中尽情地舒展开来,宛如一团柔软的海藻。

骊山距离京都并不遥远,她只需快去快回,定然不会出什么乱子。

张黎是李珑身边最为信任的贴身护卫。

大约从李珑十七岁那年开始,张黎便跟随在他身边做事,至今已有十余年。

他出身贫寒,没读过什么书,只勉强认识几十个字,但胜在为人老实本分,不挑活计,而且力气极大,杀伐果断,心狠手辣,因此深受李珑的器重。

说是器重,其实也并未给他一官半职,只是让他一直以护卫的身份留在身边。

李珑始终担心,一旦张黎有了官职,便会被朝廷调走,到时候,他便失去了对张黎的掌控。

张黎知晓他太多的秘密,对于这样的人,必须时刻留在自己的视线之内,才能让他感到安心。

既然不能给他官做,那就只能在金钱上给予补偿了。但李珑给张黎的银子也并不多,因此,张黎便经常趁着做事的机会,偷偷摸摸地捞取一些好处。

司马承恩的那些田产和房屋,便是张黎通过这种方式捞取到的好处。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曾经让他欣喜若狂的好处,如今却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张黎从李珑的府邸匆匆离开,决定先回家一趟。

他迅速脱下身上那身显眼的常服,换上一件不起眼的黑色长袍;将那把常用的惹眼大刀丢在一旁,改为在衣袖内藏了两把锋利的匕首;又从床底下取出几张银票,塞入怀中,便轻装简从地出门了。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留在京都了。

今天,他在无意之中偷听到了李珑与刘砚以及王府詹事之间的谈话,从他们话中的意思来判断,李珑是打算杀人灭口,以绝后患。

他刚刚走出所在的坊街,便看到一大群京兆府的衙役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张黎见状,立刻翻墙进入旁边的一个院落,巧妙地避开了那些衙役的搜捕,躲在墙内,心中焦急地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逃离京都,到外面去躲避风头。

那么,究竟什么地方能够容他藏身,能够让他暂时摆脱李珑的追杀呢?

张黎猛然转过头,目光投向不远处那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骊山。

京兆府府尹这个位置,可真是不好坐啊!

下辖的郡县数量众多,而且京都之内,又到处都是皇亲国戚,权贵云集,无论得罪了哪一个,都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但刘砚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世之道。

他为人沉默寡言,就像一个闷葫芦一般,既不拉帮结派,也不巴结逢迎,只是专心致志地审理自己的案件,立志要做到公正严明,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绝不让百姓感到心寒。

司马承恩的案件,自然也不例外。

即便你已经死去十几年,即便你与谋逆大案有所牵连,只要你是在我的管辖范围内被害死的,我就一定会彻查到底,还你一个公道。

然而,手下的衙役们跑了一趟,却并没有抓到张黎。

这个胆大妄为,私自处置司马承恩田产的家伙,竟然提前一步逃跑了!

刘砚当机立断,立刻下令将张黎的家人和亲眷全部缉拿到案,带回京兆府衙门进行审问,务必从他们口中问出张黎的下落。

京都的百姓们看着一连串被绳索捆绑在一起,像蚂蚱一样被押往京兆府的嫌疑犯,个个都瞠目结舌,议论纷纷。

“你们京兆府的大人抓人怎么跟串蚂蚱一样?这样能行吗?可别冤枉了好人啊!”

刘砚对于别人的评判和议论,丝毫不在乎,他心里清楚,只要能够从这些人的口中问出有用的线索,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张黎的一个远房亲戚,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便偷偷透露给刘砚一个重要的消息,说家里有一位长辈,常年在骊山出家修行。

骊山……

刘砚听到这个地名,神情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脸色也阴沉了几分。

那倒确实是一个躲藏的好地方。

刘砚立刻下令封锁骊山,展开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务必将张黎缉拿归案。

然而,在此之前,肃王府的人马,早已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骊山之中。

位于骊山山顶的青云观,此刻已经被肃王府的侍卫团团围了起来,道观内的道士们看着这些突然冲进来的衙役,一个个都惊慌失措,完全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砚安抚道长们,让他们不必惊慌,随后便向他们打听,道观内是否有一个名叫张安的道士。

张安,正是张黎的亲戚。

“回禀大人,张道长进山采药去了。”道士们恭敬地回答道。

“那你们的观主,王真人呢?他在哪里?”刘砚又继续追问道。

“观主也一同进山采药去了。”

骊山高达数百丈,山势蜿蜒曲折,树木茂盛,丛林密布,想要在这里寻找一个采药的人,无疑是大海捞针,其难度可想而知。

道士们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一个个都面露难色,觉得这件事恐怕不容易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