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枯骨惊现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964更新时间:25/05/29 23:04:12
皇帝明知那些话不过是怒火中烧的气话,但心中的怒意难平,这群皇子,必须严惩!
他略作沉思,缓缓开口道:“李璟,因生事烧毁玉琼楼,罚没一年俸禄,并责令亲自监工,务必将玉琼楼恢复原样!李琏,言语刻薄,品行不端,念你俸禄不多,便免了罚俸,即刻前往九嵕山,替你二哥守皇陵去吧!其余皇子,身为兄弟,未能尽到劝诫之责,罚每人捐出五百两白银,充作修缮玉琼楼之用!”
李琏,正是那日在玉琼楼与李璟大打出手的齐王。
听闻自己要去守陵,他顿时面色如土,声音颤抖道:“父皇,可是二哥还在路上,儿臣能否明年再去?”
二皇子可是主动请缨去守陵的,怎能还没到就被召回呢?
皇帝心中自有盘算。
“朕就是要你去!老二是为了尽孝悌之道,而你是受罚!朕要你将老二换回来,让你也去体验体验老九那清苦的日子,看看你是否还觉得晦气!”
“儿臣知错了,父皇!求父皇收回成命!齐王妃即将临盆,儿臣实在不想离开京都啊!”
李琏苦苦哀求,几乎要抱住皇帝的大腿。
然而,君无戏言,圣旨已下,此事便已成定局。
每个出席宴会的皇子,都觉得自己倒霉到了极点。
齐王就更不必说了,只因几句话,便要被发配去守陵。
本想嘲笑肃王被赶出京都,结果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去的地方甚至还不如肃王呢!
其他皇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吃顿饭就损失五百两银子,关键是,他们在那顿饭上,就喝了一口酒!
这简直是他们这辈子喝过的最贵的酒了!
李璟也觉得自己无比倒霉。
他好心好意请客吃饭,结果主客没来,楼还被烧了,现在还要他去监工修楼?他连猪圈是怎么盖的都不知道,又如何修建那般精巧的玉琼楼?
那几日,几个皇子都在背地里骂人,骂李琏,骂李璟,甚至还骂了根本没有到场的肃王,以及引发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楚王李策!
真是见了鬼了,李璟那个向来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竟然也会为了李策说好话!
果然是住在一起了,就是不一样啊!
李璟也骂李策,旋即觉得自己的一切倒霉事都是李策惹出来的,于是他干脆蹲在李策门口不走了。
“我不管!”李璟耍起了无赖,“这楼我不会监工,要监也是你监!一切都是因为你!”
他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儿,看着正咳嗽着吃药的李策,提高了嗓门道:“反正你修过皇陵,有经验!”
皇陵跟玉琼楼能一样吗?
李璟却觉得没什么不一样,都是住人的地方,只不过一个是给活人住,一个是给死人住罢了。
李策不置可否。
他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名字最近总是频繁地在朝堂上被人提起,而且这几次的事情都与自己有关。
这完全不符合他一直以来低调求安稳的策略。
“我还在养病呢,”李策有气无力地说,“最多让修建王府的人过去帮帮忙。”
皇帝已经下旨命工部修建楚王府,要不了多久就能开工了。
李璟仍不肯罢休。
他开始絮絮叨叨地抱怨道:“都怪老六!推荐什么玉琼楼!说是安国公府的私产。我要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不会去呢!”
李策闻言,微微一惊,旋即摇了摇头。
“玉琼楼并非安国公府的产业,他弄错了。”
自从认识了叶长庚之后,李策便特意调查过安国公府的事情。他们兄妹虽然都喜欢美酒佳肴,却从未涉足过酒楼生意。
李璟听了,更加气急败坏,大骂六皇子一顿,急吼吼道:“玉琼楼离安国公府很近的!站在楼上,国公府内的一切都能尽收眼底!”
李策依旧摇头:“现在站在废墟上,什么都看不到了。”
李璟见状,干脆抱住了李策的大腿。
“你帮帮我!我告诉你安国公府的秘事!我知道叶清的父亲在哪里!”
李策猛地抬起头,急切地问道:“什么?!”
李璟终于得逞了。
好在秋日的天气不冷不热,李策勉强还能支撑着主持修缮工作。
只是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在开工的第三天,工人们在挖掘地基时,竟然挖出了一具枯骨!
一具人类的枯骨!
枯骨身上的衣物早已破烂不堪,但腰间却挂着一块鱼符。
一块可以自由进出宫禁的鱼符!
李策站在那具枯骨前,神情凝重,转头询问身边的李璟。
“你的泰山石呢?”
在玉琼楼的案子传到叶清耳中之前,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原本应该前往皇陵守陵的晋王李璋,还未抵达目的地,就被皇帝紧急召回,转而由齐王李琏代替。
据说是因为齐王在玉琼楼与李璟发生殴斗,这便是对齐王的惩罚。
第二件事是,皇帝下旨命晋王李璋北上,接管肃王李珑的兵权。
肃王被贬谪到南地就藩,但他在北地经营了十年之久,势力盘根错节,部署众多。此时若没有一位深得民心的皇子前去安抚,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变故。
因此,原本打算跟随肃王北上的叶长庚,自然也要改换门庭,跟随晋王北上。只不过是换了一位效忠的皇子罢了。
叶清忙着为哥哥准备行囊,挑选带去北地的礼物。这种忙碌,稍稍冲淡了她心中的忧伤。
她买来了最温暖的棉被,最厚实的大衣,还特意找人定制了最坚硬轻便的战甲,甚至还临时请人给哥哥讲解了几日军规兵法。
花钱,能让人心情愉悦。
叶清在城外为叶长庚送别,叶夫人和叶柔也一同前去。
叶柔依旧忍不住哭了起来,叶清则在一旁向哥哥保证,家里一切都会安好。叶夫人神情严肃,叮嘱他要好好做事,要肯吃苦,也要多动脑筋。
肯吃苦,才能不畏惧艰难;多动脑筋,才能为自己开辟出一条生路。
叶长庚明白,虽然家里人都只是让他小心谨慎,但他肩负着整个国公府的希望。若他能建功立业,国公府便能扬眉吐气;若他不幸遭遇不测,母亲和妹妹们就再也没有依靠了。
叶长庚背起叶清和冯劫亲自为他制作的弓箭,看起来意气风发,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