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陵寝惊雷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053更新时间:25/05/29 23:04:12
“依老奴看,殿下不如先下手为强!”一位幕僚压低声音,眼神闪烁着阴狠的光芒,为李珑献上一计,“九皇子如今缠绵病榻,京中空虚,皇陵更是无人镇守。殿下何不主动请缨,前往皇陵替父分忧,镇守陵寝?”

这无疑是一条以退为进、自伤求生的险路。

一旦接受,在李策病情好转之前,李珑将被困于荒凉的皇陵。倘若李策驾崩,他恐怕将终老于九嵕山,与皇位彻底无缘。昔日的雄心壮志,也将化为过眼云烟。

尽管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李珑深知,此刻的他已无路可退。

他整理好衣冠,来到宫门前,验明鱼符后,一名宦官引领着他前往紫宸殿。从宫门到紫宸殿的路途漫长,天色虽然明朗,却飘起了细密的雨丝。

“殿下稍候,”宦官弓着身子,谄媚地说道,“奴才这就去取伞。”

说完,便小跑着向最近的宫殿奔去。李珑独自站在原地,抬头仰望着巍峨的殿宇,心中思绪万千。

常年征战沙场的他,其实并不在意淋雨。

但今日不同,他要面见圣上,必须保持仪容整洁,以免被那些只会吹毛求疵的言官抓住把柄,指责他殿前失仪。

李珑静静地伫立着,只见宽阔的甬道上,一个身影缓缓走来。

那人面如冠玉,神色沉静,眉宇间与皇帝有着七分相似。

他身着一袭青色圆领袍,袍上绣着栩栩如生的山川生灵,腰间悬挂着一枚浑圆无瑕的墨玉环,更显其温润如玉。一条白玉墨鞓带束紧腰身,身姿挺拔,却微微低着头。

原来,他手中捧着一本书。

二皇子李璋,左手撑着一把竹节红伞,右手托着书卷,神情淡然如水,步伐轻盈如春风拂柳。

他的目光专注地停留在书页上,仿佛置身于无人之境,悠然漫步于皇宫甬道,时不时翻动一页,看得津津有味。

宦官、随从和宫女们远远地跟随,无人敢上前打扰他的雅兴。

眼看李璋就要从自己身边走过,李珑再也按捺不住,打破了这片宁静,试图与他攀谈。

“是二弟啊。”李珑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谄媚。

李璋闻言,脚步未停,径直从他身边走过。

李珑竖起耳朵,隐约听到了一声轻描淡写的“嗯”。

这声“嗯”,不带任何感情,冷漠疏离,仿佛他李珑只是路边的一棵树,无关紧要,不值得他浪费一丝精力。

李珑顿时感到一股怒火涌上心头,脸色涨得通红。

幸好周围的人都低着头,没有人注意到他的窘态。

经历了这番冷遇,李珑再也无法平静地等待。

他顾不上宦官是否取回雨伞,径直向紫宸殿走去。

此时,皇帝正在与朝臣商议国事,李珑在殿外等候了近半个时辰,才被宣入殿内。

他跪倒在地,陈述了自己想要镇守皇陵的请求,至于原因,无非是体恤李策的病情,以及表达自己想要为父分忧的孝心。

皇帝听完李珑的请求,眉头微微一皱,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身旁的高福,才缓缓说道:“你来的不巧,这件事朕已经应允给李璋了。”

李璋?!

李珑闻言,顿时如遭雷击,僵在了原地。

他之所以回到京都,正是因为受到了李璋的算计。他不甘心失败,所以想要迎娶安国公府的叶清,不惜铤而走险,偷梁换柱。然而,他却屡战屡败,最终甚至眼睁睁地看着李璋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王位。

如今,李璋已经胜券在握,为何不去京中笼络朝臣,反而要前往偏远的皇陵?

难道皇陵真的成了香饽饽?

不,李珑不应该感到疑惑,他更应该感到恐惧。

李璋此举,分明是早已预料到他的意图,提前堵死了他的所有退路。

李珑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愤怒和无力感交织在一起,让他感到一阵眩晕。他想起刚才在甬道上,李璋那声冷漠的“嗯”,那分明是宣判他死刑的声音。

在李璋眼中,他已经是一个死人。

“李珑,”皇帝突然提高了声音,唤着他的名字,将他从混乱的思绪中拉了回来,“你看看这些。”

什么?

李珑茫然地抬起头,只见御案上堆满了奏折,足有两尺之高。

皇帝拿起一本奏折,语气冰冷地念道:“弹劾肃王滥用粮草之罪。”

“弹劾肃王贪污军饷之罪。”

“弹劾肃王任人唯亲、拉拢朝臣之罪。”

“弹劾肃王不遵旨意,私自调兵之罪……”

每念完一句,皇帝便将手中的奏折狠狠地丢在地上,示意李珑自己查看。

李珑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瞬间传遍全身。

太快了!那些言官和朝臣的动作实在太快了!他们不再纠缠于殿前失仪的小事,而是字字诛心,每一条罪名都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奏折数量庞大,皇帝显然没有耐心一一念完。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这天下不是我们李家的,”皇帝的声音中充满了疲惫,“是百姓的。百姓不拥护你,朝臣不信任你,朕也无能为力。”

什么无能为力?

李珑猛地吸了一口气,心中的怒火在胸腔内燃烧,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陷进肉里。可这里不是军营,不是战场,他不能肆意发泄自己的愤怒。

他气息紊乱地辩解道:“父皇,儿臣没有做过那些事!”

什么百姓,什么朝臣,这天底下只有皇帝一人说了算。

皇帝看着他,却转头吩咐高福:“李珑落了这么多汗,你给他端杯茶来吧。”

高福连忙端来一杯茶,恭敬地递给李珑。李珑看着那颜色翠绿的茶水,一时不敢饮用。

高福又往前递了递,李珑才勉强接过,颤抖着喝了下去。

茶水入口微涩,回味甘甜,并没有毒药。

李珑暗自松了一口气,却发现皇帝已经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冷冷地指出了他的去路。

“朕会压下这些奏折,不予追究,你自请离京,前往封地吧。朕为你选了淮南,那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适合安度晚年。你可以将淑妃也接过去,颐养天年。”

就藩为王,没有皇帝的旨意,终生不得回京。

一句话,便安排了李珑的余生,甚至连他的生母都要被赶出皇宫。

李珑如坠冰窟,过了许久才想起叩头谢恩。

来时,他满怀希望,却不曾想到结局会如此凄惨。走时,大雨倾盆,淋湿了他的衣衫,这京都的湿冷,比冬日里的战甲还要寒冷刺骨。

中书的办事效率极高,仅仅用了一天时间,旨意便传遍了京都各大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