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楚王策封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133更新时间:25/05/29 23:04:12
当那道象征着皇权至上的圣旨,由身着官服的内侍官带到五皇子府邸时,赵王李璟正满脸不忿地向李策抱怨肃王李珑那令人艳羡的好运气。
“凭什么?”李璟语气里充满了不甘,他轻蔑地撇了撇嘴,“就因为他比我们早出生几年吗?这未免也太荒谬了吧!”
坐在他对面的李策,正神色平静地端着药碗,时不时地轻声咳嗽几下,并未接话,只是默默地将苦涩的药汁送入口中。
李璟见状,更加来劲儿,继续抱怨道:“又不是母后亲生的,父皇竟然对他如此偏爱,不仅把军权交给他,现在连王位也要给他,那我呢?我到底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在李璟看来,平日里那些无关痛痒的娇惯根本算不得什么,只有实实在在的权力与好处,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宠爱。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些不妥,李璟连忙放缓语气,安慰李策道:“九弟你别生气,虽然你也不是母后生的,但至少我并不讨厌你。”
在李璟心中,讨厌与令人害怕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李策闻言,轻轻放下手中的药碗,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却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就在这时,院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一个面生的男子一路小跑着进来,满脸喜色地对着李璟喊道:“殿下!大喜啊!”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对于李璟来说,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圣上以众皇子皆已成年为由,决定册封王位与王妃。
包括李璟在内,此次一共册封了五位皇子为王。中书省正在紧锣密鼓地拟定圣旨,相信要不了多久,皇帝的旨意便会正式下达。
“有我?有我?”李璟激动得跳了起来,脸上满是兴奋之色,“父皇果然还是最疼我的!除了我之外,还有谁被封王了?”
那人连忙回答道:“二皇子被封为晋王,三皇子和四皇子也要被封王,殿下您被封为赵王。”
“赵王啊……”李璟起初还喜滋滋的,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疑惑地问道,“可我又不是姓赵。”
那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有些难以置信地解释道:“殿下,楚、赵、齐、燕这些都是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前的诸侯国名,所以才以诸侯之名称呼王位。”
“哈!”李璟闻言,顿时眉开眼笑,“这么说,没有‘肃’这个封号喽?李珑那算是个什么王位?真是丢人现眼!”
说完,他得意洋洋地起身,走到李策面前,开始显摆起来。
“九弟啊!以后你的前途可就全靠哥哥我了!等你病好了,没事多给哥哥捶捶背,哥哥我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李策依旧含笑点头,并未多说什么。
前来报信的那人,此时已经羞愧得满脸通红。
“殿下……”他小心翼翼地等李璟说完,这才禀告道,“圣上还册封了九皇子,是除了您之外,年龄最小的,封为楚王。”
晋、秦、齐、楚,是所有封号中最为尊贵的王爵。
听到这个消息,李璟心中只有一个疑问:“凭什么啊?”
……
注:关于皇帝称呼皇后为“梓潼”,并非因为皇后的名字就叫这个,而是一种爱称。最早在春秋时期,诸侯王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小童”,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便将其改为了“梓潼”。
帝心难测
春秋战国时期,以晋国最为强盛。
首任国君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甚至曾一度使用“唐”作为国号。晋国国力鼎盛,经常压制齐、楚、秦等国,直到六百多年后,赵、韩、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才宣告灭亡。
虽然晋国已经灭亡,但晋国的官制、文字以及天文历法等,却在这三个国家得以传承下去。
如今皇帝册封二皇子为晋王,无疑是在向外界表明自己有立储之意。
二皇子李璋是嫡子,这样的安排自然不会引起太多的争议。
至于五皇子,被敕封为赵王,则是希望他能够辅佐自己的嫡兄,兄弟同心,共创大业。
而三皇子和四皇子,作为庶子中比较出色的代表,早已开始协助处理朝政。如今成婚多年,也到了该封王的时候了。
那么,九皇子呢……
报信的人只是说,圣上赞赏李策守护皇陵二十年,一片孝心感动天地。
“孝悌”二字是为政的根本,以“孝”封王,无疑可以赢得百姓的拥戴。
可是李策,他真的配得上这样的殊荣吗?他配得上比其他兄弟更早封王,配得上使用仅次于晋王的封号吗?
报信的人忙着去准备迎接圣旨的事宜,赵王李璟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守皇陵也能封王啊?”
他懒散地歪坐在蒲团上,啧啧了几声,摇头晃脑地说道:“你这下可完了,肯定会有很多人眼红你。老六、老七、老八他们会怎么想?老六、老七、老八的夫人们又会怎么想?原先的嫂子们都成了王妃,以后大家聚在一起,人家吃饭她们却要跪拜行礼,想想都觉得她们要气得吹多少枕头风啊。”
按照规矩,品级略低的妃嫔,在王妃面前是要行跪拜礼的。
李策似乎也有些震惊,他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惊喜之色,只是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
看来他也不是一个算无遗策的人。
他或许算到了皇帝会通过封王来打压李珑,却没有算到自己也会被卷入其中。
“是啊!”李璟拍了拍大腿,说道,“我要是你,就赶紧去父皇那里谢绝封王,说不定父皇还会夸你更加孝顺呢。自古以来,让人眼红的人总是死得很快。”
“我不要,”李策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我要去谢恩。”
李璟好奇地问道:“那如果有人反对呢?”
“那是他们的事情。”李策的声音很轻很柔和,却莫名地让人觉得阴冷而又固执。
眼看劝说无果,李璟无奈地将揣在衣袖里的泰山石又放了回去,摇头晃脑地说道:“那你可一定要活到王府建成的那一天啊,对了,最好建得离我远一点。”
肃王府内,幕僚们已经坐立不安了。
不断有人出去打探消息,又带着更加糟糕的消息回来。
皇帝表面上并没有责备李珑,却接连册封五位皇子为王,而且每个封号都各有深意。
捧得越高,就意味着摔得越狠。
“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做?”李珑怒火中烧地问道。
“那些朝臣都是人精,恐怕会见风使舵,不惜构陷殿下,也要弹劾您。”
皇帝虽然没有深究御街换柳枝的事情,但在天下百姓心中,他依旧是一位宽宏大量的君主。可他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是在向所有人发出一种警告。
他在提醒朝臣们,自己已经不再信任肃王,而是要重用其他的儿子了。
王府詹事耐心地分析着局势,但李珑却根本无法静下心来。
他用力地捶打着桌案,丧气地说道:“看来这京城,真是不该回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