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娇妻难求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196更新时间:25/05/29 23:04:12
求娶叶清的计划宣告失败,肃王李珑的心头涌起一丝难以言说的情绪。这感觉来得突兀而奇怪,明明这场求亲不过是他为了掩盖内心真实野心的权宜之计,如今计划落空,他理应更加忧心皇帝会作何感想,可他的脑海中却总是浮现出叶清的身影。
或许,是因为那只险些丧命于叶清之手的苍猊犬吧,那畜生也算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与幕僚商议要事的时刻,李珑也常常会不自觉地陷入出神的状态。王府詹事见状,不得不轻声唤醒他:“肃王殿下?诸位同僚都认为眼下的危局已经有所缓解,不知殿下您意下如何?”
李珑这才猛然回过神来,有些茫然地反问道:“缓解了吗?”
詹事恭敬地点头,解释道:“昨夜圣上恩准殿下您侍驾回宫,这便是对您信任的明证。而您求娶叶氏之举,就好似在必死之局中寻到了一线生机,接下来殿下只需韬光养晦,静观二皇子的动向便可。”
虽然求亲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至少也向外界表明了他并无意与朝中望族结盟的意图。
李珑神色深沉地端起茶杯,轻轻啜饮了一口,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本王在北境领兵作战之时,向来信奉主动出击的原则。怎么到了京都,反而要我藏拙待时,被动应付呢?”
幕僚们面面相觑,纷纷劝说李珑眼下务必忍耐。
“不,”李珑语气坚定地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只有让他感到切肤之痛,他才会明白本王绝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另一边,紫宸殿内,京兆府尹刘砚正恭敬地等候着皇帝的旨意。
他双手垂于身侧,微微低着头,在殿内弥漫着的淡雅熏香中,身子也开始有些微微摇晃。
御座之上,皇帝正与内侍总管高福闲聊着。
“这么说来,御街上那惊险的三箭也是出自他之手?”皇帝饶有兴致地问道。
高福脸上堆满了恭顺的笑容,轻声应道:“想必那次也是为了替妹妹出气吧?”
不过上次是为了叶清,这次是为了叶柔。
皇帝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叶家祖上曾辅佐朝廷,出过一位国公,两位云麾将军。叶羲不擅长武艺,没想到他的儿子倒是个不错的苗子。”
言语之间,似乎早已将那被吓死的钱友恭抛诸脑后。
刘砚心中焦急,忍不住抬起头来,却又恰好听到皇帝提起了陈王,连忙又向后退了一步,噤若寒蝉。
“关于陈王的那件事,”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愿提及的意味,但还是缓缓说道,“朕始终不知安国公府是否因此对朕心怀芥蒂。”
陈王因罪被赐死,如今陈王妃还在 তার墓前守墓呢。
高福小心翼翼地躬身说道:“陈王罪有应得,圣上圣明,宽宏大量没有株连九族,安国公府理应感恩戴德才是。”
但皇帝并未因高福的这番话而感到释怀。
安国公府最好是彻底被人遗忘才好。
这十年来,朝廷上下无人敢主动提起安国公府,他自己也从未动过重新启用安国公府的心思。而且上行下效,听说有一次安国公府旧日下属做寿,叶长庚带着礼物前去贺寿,结果却被对方拒之门外。
如今的安国公府,不过是一户徒有虚名的没落人家罢了,无人关心,无人在意,无人看重。
昔日的荣光早已化为乌有,他们只能靠做些小本生意,勉强维持着府邸不至于倒塌。
当初宰相傅谦与安国公府结亲时,朝中众人都说傅谦是为了博得清廉的美名,不愿与皇族或者同僚结亲罢了,根本没人在意安国公府。
但现在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了。
如今叶长庚已经长大成人,虽然在科举上并无建树,却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皇帝心里清楚,这桩案子最终会如何判决,完全取决于他的一念之间。
是借此机会给予安国公府一个重生的机会,还是趁机扼杀这棵刚刚萌芽的小树?
皇帝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眉头紧锁。
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权衡利弊,深谋远虑。
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高福忽然扬声通禀,说是九皇子李策在殿外求见。
李策咳嗽着,身子摇摇欲坠地走入殿内,随即跪倒在地,恳请皇帝为他和叶清赐婚。
皇帝正为这件事心烦意乱,见到李策这副模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怎么?朕不是已经说过了,要你自己去求安国公府吗?”皇帝语气不悦地质问道。
皇帝看着自己这个弱不禁风的儿子,心想朕若是强行为你赐婚,万一惹恼了叶清,恐怕你的婚后生活将会无比凄惨。
安国公府除了叶柔之外,哪个是好招惹的?
他是想让儿子娶个厉害的媳妇管着他,但没想让儿子被打死。
李策这虚弱的模样,有那条狗结实吗?有钱友恭耐吓吗?
李策苦着脸说道:“儿臣去了,可是叶家长子犯了事,正跪在家里哭着哀求叶母救命呢。儿臣想着,万一京兆府尹刘砚一时糊涂,判了叶长庚一个死罪,安国公府就要守孝,无法嫁女,儿臣的婚事岂不是要耽搁了?所以儿臣连忙赶来求父皇。”
站在李策身后的刘砚闻言,神情震惊,气得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这是在指桑骂槐说谁糊涂呢?我还在这儿站着,还活着喘气呢!
显然,李策并不太关心刘砚是否生气,反正他得罪的朝臣已经不在少数,也不怕再多一个。
他只想赶在叶家办丧事之前,先把自己的喜事给办了。
李策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但真正让皇帝听进去的只有一句话。
叶家长子犯了事,正跪在家里哭着哀求叶母救命。
叶长庚已经二十三岁,可听李策的描述,却像是一个胸无城府、胆小懦弱的孩子。
皇帝向来喜欢性格简单的人。
身为武将,简单比复杂要好得多,足智多谋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心机深沉。
想到这里,皇帝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一丝威严之色,语气不悦地说道:“一派胡言!刘卿怎么会糊涂?此案案情复杂,朕也还在斟酌之中。就让叶长庚在御街自证箭法吧。”
刘砚刚刚喘匀了气,闻言连忙拱手问道:“不知该如何自证?”
“百步穿杨,”皇帝缓缓说道,“朕准许他在御街当众自证,也好让京城的百姓们都知道,朝廷绝无偏颇。”
《战国策》中有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要在一百步之外射中柳枝上的一片叶子,这种技艺精湛的箭法,只在古籍中有所记载。
皇帝决定亲自前往丹凤门,在城楼上远远观望叶长庚射箭。
若是射中,便相信他是无心之失才吓死了钱友恭,准许他入伍建功立业。
若是射不中,便怀疑他是有意射杀钱友恭,届时便会判处叶长庚有罪,流放三千里。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京城顿时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