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休夫?没门!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462更新时间:25/05/29 23:04:12
“这孩子也是一时糊涂,大半夜的跑到半月塘去找叶家二小姐,这才惹出祸事。” 钱老夫人满脸堆笑,急切地解释着,试图平息叶家人的怒火。

“并非如此,” 虚弱至极的叶柔,紧紧抓着自己母亲的衣角,语气中充满了无尽的悲愤,“是钱友恭对我拳脚相加,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才没了。”

“休要胡言!” 钱老夫人闻言,顿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向前一步,声嘶力竭地为自己的儿子辩解。然而,当她的目光触及到叶清肩上那柄寒光凛凛的宝剑时,气焰瞬间矮了半截,又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这,这不是胡说嘛!” 她压低声音,嘟囔着,底气明显不足。

“我们走。” 叶夫人缓缓起身,抬手扶住身旁奶娘的胳膊,神情冷若冰霜,径直向外走去。

这就走了?

竟然没有勃然大怒,直接发难?

钱老夫人一颗心悬在半空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她刚想客套地送送客人,却又听到叶夫人吩咐奶娘道:“用软轿抬着大小姐,务必给她裹得严严实实,小月子可经不起半点风寒。”

这是要将叶柔带回叶家?

钱老夫人顿时慌了手脚,脸色煞白。

“亲家,这万万不可啊!这等污秽之事,怎能在娘家坐月子?”

叶夫人闻言,猛地回过头,一双原本温柔似水的杏眼中,此刻却充满了冰冷的寒意:“你们钱家才肮脏污秽,我们叶家干干净净,什么都不怕。”

“亲家!” 钱老夫人不甘示弱,张开双臂拦住了叶夫人的去路,“您这样做,是铁了心要逼着两个孩子和离吗?”

“和离?” 叶夫人闻言,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嘴角勾起一抹充满嘲讽的弧度,“你们钱家也配提和离二字?明日,就等着京兆府送来我们叶家的休书吧!”

折腾了整整一夜,东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叶清将肩上那柄沉重的宝剑换了个方向,缓步走到钱府门口,远远地便看到几名身着官服的京兆府衙役正笔直地站在那里。不远处,那辆熟悉的马车依旧静静地停靠在道路一旁。

只看到了马车,却不见那人的踪影。

想必是忙碌了一整夜,他已经在马车里沉沉睡去了吧。

叶清心中暗想,默默地跟随在母亲身后,一同登上了那辆略显华丽的马车。

叶家人浩浩荡荡,几乎倾巢而出,国公府的威严尽显无疑。如此兴师动众,就算是用抢的,也要将叶柔安然无恙地带回去。

小轿缓缓抬出叶柔,众人小心翼翼地将她搀扶上马车。叶柔神情恍惚地掀起车帘,用一种复杂难明的眼神,幽幽地望了一眼那座曾经承载着她无限憧憬的钱府大宅。

钱友恭已经被京兆府的衙役抓走了。

他,是那个当初她不顾母亲的反对,执意要嫁的男人;是那个如今亲手将她推入深渊,不仅伤害她,甚至还丧心病狂地想要加害她妹妹的恶魔。

此时此刻的叶柔,仿佛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惊醒,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究竟是中了什么邪,才会如此鬼迷心窍。

可是,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吗?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与羞愧,无地自容。

叶夫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女儿脸上复杂的神情。

“快放下帘子,仔细着凉。” 她语气温柔地提醒道。

“母亲,” 叶柔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委屈,泪水如断线的珍珠般滑落,声音哽咽道,“女儿已经嫁为人妇,如今这般回去,让女儿以后该如何自处?”

“如何?” 叶夫人闻言,柳眉倒竖,语气中带着一丝愠怒,“难道你还怕我叶家养不起你吗?你放心,就算是用山珍海味供着你,母亲也能再养你五十年!”

叶柔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紧紧地依偎在叶夫人的怀里。叶夫人心疼地轻轻拍打着她的后背,就像是在安慰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

无论孩子长多大,母亲永远都是她们最坚实的后盾,永远都会为她们遮风挡雨。

“就是,” 叶清也跟着出声安慰着姐姐,“咱们叶家家大业大,最不缺的就是钱。”

叶夫人闻言,忍不住撇了撇嘴,略带嫌弃地看了叶清一眼。

“你身上这件衣服是从哪儿来的?”

叶清顿时语塞,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叶夫人又 внимательно地打量着她的发髻。

“最近怎么打扮得越来越素净了?这样吧,明日再去首饰铺子逛逛,多买些钗环首饰,也给你姐姐带回来一些。”

叶清乖巧地依偎进母亲的怀里,深深地嗅着她身上那熟悉的温暖气息,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安心与宁静。仿佛这一夜所经历的所有惊惧与不安,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叶夫人张开双臂,将两个女儿紧紧地搂在怀中。

这十年,没有丈夫的日子,她就是这样独自一人,默默地守护着这两个如珠如宝的女儿,一路艰难地走了过来。

第二日,朝堂之上,皇帝便得知了钱府所发生的这桩丑事。

原本,钱友恭不过是一个区区京兆府参军,根本没有资格参与朝政,他的事情,皇帝本不必亲自过问。然而,由于死者是户部侍郎的爱子,皇帝为了安抚人心,也不得不过问几句,以示慰问。

户部侍郎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已经告假在家休养。

然而,在所有的事情当中,皇帝最为关心的,却是那柄先帝御赐的宝剑。

“安国公府,” 他端坐在龙椅之上,声音低沉而威严,“他们竟然舍得将先帝御赐的那把宝剑都拿出来了。”

皇帝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让朝堂上许多大臣都感到一头雾水,不明所以。这时,一位年长的官员站了出来,缓缓说道:“微臣记得,当年陈王犯下死罪,陈王妃曾哭着哀求安国公府出借宝剑,希望能以此在皇上面前求得一丝情面,却被安国公府断然拒绝了。”

陈王妃,正是叶清的姑母。

“是啊,” 另一位官员也跟着附和道,“不仅拒绝了,叶羲更是因此事心灰意冷,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庙堂,出家为道,至今已有十年不曾回来,可见其道心之坚定。”

皇帝显然并不想过多地提及当年的旧事,他轻轻地摇了摇头,转移了话题:“近日所发生的这两件事,都与安国公府有所牵连。既然叶家执意要休夫,那就依了他们吧。刘砚——”

京兆府府尹刘砚闻言,连忙应声出列。

皇帝语气平静地问道:“朕听说是叶清报的官?” 他的语气听起来十分轻松随意,但却仿佛在等待着某种不同寻常的回答。

刘砚略微迟疑了片刻,还是如实地点头回答道:“正是。”

他的话向来不多,即便是在向皇帝禀报事情,也常常只用一句话来概括。

皇帝闻言,缓慢地“哦”了一声,随后又带着一丝赞赏的语气夸奖叶清道:“一个弱女子,却能大义灭亲,锄奸惩恶,实属难得,理应重赏。不过,毕竟是女儿家的名节要紧,你断案一向粗中有细,朕很放心。”

刘砚闻言,连忙惶恐地跪拜在地,诚惶诚恐地说道:“微臣必定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退朝之后,皇帝起身缓步走向后宫,忍不住对身旁的内侍总管高福说道:“刘砚那个闷葫芦,真是好大的胆子啊!”

高福亦步亦趋地跟在皇帝身后,小心翼翼地,不敢轻易开口说话。

“朕早就知道是小九帮忙报的官,他竟然还敢帮着隐瞒朕。” 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愠怒。

高福连忙笑着劝解道:“虽然是九皇子敲开了京兆府的大门,但的确是陪着叶小姐一同前往的。而且,圣上您自己都说了,女儿家的名节要紧嘛。”

皇帝闻言,停下了脚步,微微颔首,觉得高福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叶清……” 他挑了挑眉,若有所思地说道,“你见过这个孩子吗?她怎么会认识小九?还有小九,深更半夜的,怎么会到处乱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