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凤仪初宴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770更新时间:25/05/29 23:04:11
的确,北燕以贤德著称于四国,断然不会为难远道而来的儿媳。
或许,还会加以维护吧!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阿照连忙跟随施礼:“儿媳参见父皇,母后。”
她刚一跪下,便有宫女端来茶盏。阿照小心翼翼接过,恭敬地奉至北燕帝与皇后面前。
“父皇,母后请用茶。”
北燕帝轻“嗯”一声,淡淡点头接过。
皇后目光温和,含笑接过茶盏,轻抿一口,这才柔声道:“太子妃这杯儿媳茶,母后总算喝上了。”说完,示意侍立一旁的宫人,将早已备好的见面礼呈上来。
“此物乃当年母后尚为太子妃时,孝贤皇后所赠,今日便转赠于你。”
皇后轻启朱唇,语调温婉,宫人随即打开手中那只雕工精致的锦盒,一整套以凤凰为造型的金步摇,便映入了众人眼帘。步摇之上,点缀着熠熠生辉的珠玉,自凤首倾泻而下,六串流苏,凤尾处羽毛样式愈加繁复华丽,晶莹剔透,与金钗相互辉映,一眼便能看出绝非凡品,令人艳羡不已。
阿照也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精美的步摇,小心翼翼地接过,转手交给了身后的苏嬷嬷,然后连忙叩首道:“谢母后赏赐。”
“傻孩子,跟母后不必如此见外。”皇后慈爱地笑着,抬手轻轻抚了抚阿照的发丝,柔声细语道:“今年戴上它过元辰,母后那里还有几匹上好的正红云锦,稍后记得一并带回去。”
此话一出,在场的嫔妃们,脸上笑容瞬间黯淡了几分。
皇后娘娘对这位异国儿媳,当真慷慨至极,赠送如此贵重的金步摇还不够,竟然连珍贵的云锦,都要紧着她这位儿媳妇。
一时之间,各宫娘娘心中泛起丝丝酸意,想不眼红都难。
太子妃或许并不知晓,但在场的她们都心知肚明,所谓“一寸云锦一寸金”,并非虚言。而这金步摇,历来都是传给储君正妃的信物,象征着对未来皇后的认可与期许。
如今,皇后当着众人的面,将这象征着无上荣耀的金步摇,直接赐予这位来自异国的太子妃,是否暗示着,她希望北燕下一任帝王的后位,继续由一位异国女子来执掌?
众人心思各异,再次看向阿照的目光,都变得复杂起来。
就连北燕帝与太子,也未曾料到皇后会送出这样一份厚礼,眼中皆闪过一丝诧异。
太子墨眸微沉,不动声色,只是意味深长地斜睨了阿照一眼。
北燕帝却朗声笑道:“皇后出手如此阔绰,朕这个做父皇的,也不能落于人后。来人,去御书房将那扇白玉屏风送到东宫,回头再将朕去年新得的那副玲珑棋盘,精心打磨一番,也一并给太子妃送去。”
这下,更是激起了一片艳羡之声。
玲珑棋盘虽也珍贵,但最令人眼红的,还是皇上御书房里的那扇白玉屏风,乃是出自当世第一巧匠陈情之手,且选用的皆是毫无瑕疵的极品白玉,其价值连城,难以估量。就连陛下最为宠爱的羲和公主,多次恳求,都未能如愿,如今竟如此轻易地,赏赐给了这位和亲而来的太子妃!
一时之间,原本就心怀芥蒂的众人,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其中最感到不悦的,当属淑妃,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下水来。
因为羲和公主,正是她的亲生女儿。
后宫嫔妃素来擅长察言观色,见陛下都已开口赏赐,一位年纪稍轻的宫妃,连忙上前,笑着说道:“陛下与娘娘赐予太子妃的见面礼,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臣妾所准备的这副玛瑙耳坠,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还望太子妃不要嫌弃。”
她话音刚落,地位在她之上的嫔妃们,便纷纷向她投去如冰刀般锋利的目光。
阿照已然起身,略带疑惑地看了那宫妃一眼。她初来乍到,按理说,不应拒绝任何人的好意。正欲上前,礼貌地亲自接过礼物,却被皇后轻轻拉住了手。
“莲妃这玛瑙耳坠,色泽鲜艳,看着就喜庆,想来挑选时,定是花费了不少心思,本宫这儿媳妇,自然会喜欢的。”皇后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拉着阿照的手,轻轻拍了两下。
阿照立刻会意,乖巧地点头道:“谢莲妃娘娘赏赐。”
一旁的苏嬷嬷见状,连忙上前,替阿照接过了礼物。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后此举,是在教导太子妃,作为一国储君的正妻,该如何拿捏身份,端庄得体。
对于一个膝下无子的妃嫔来说,未来帝后的一句“谢谢”,已是给了她莫大的颜面。
那莲妃也颇有自知之明,见皇后没有阻拦太子妃收下她的礼物,便已心满意足,哪里还敢奢望太子妃亲手来接?于是,识趣地退回到了队伍的末端,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般。
像她们这些没有子嗣傍身的妃子,竭力巴结皇后,巴结未来的储君正妃,无非是想博得一个好印象,日后或许能免于殉葬的命运,得以在太庙青灯古佛相伴终老。
既然皇上与皇后都已有所表示,余下的妃嫔们自然不甘落后,纷纷上前,争先恐后地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见面礼。
就连脸色铁青的淑妃,都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送上了一支成色上佳的青玉簪。
待儿媳茶敬完后,皇上便带着太子前往前殿处理政务,阿照则乖巧地留在皇后身边陪伴。
见皇上已经离开,没过多久,各位娘娘也纷纷找了借口,告退离去。
等到用午膳时,偌大的凤仪殿内,便只剩下阿照与皇后两人。
用膳期间,皇后屏退了左右宫人,亲自为阿照夹了许多菜,见她神情拘谨,便轻声安慰道:“在母后这里,不必如此拘束。”
阿照细嚼慢咽着口中的食物,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得连忙点头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