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怪谈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11更新时间:25/05/29 23:04:03
清粥小菜,赵非寒倒也能勉强下咽,可那碗粗粝的玉米糁,着实让她难以接受,那粗糙的颗粒感在舌尖翻滚,简直是味蕾的酷刑。

“爹,娘,咱家现在日子好过了,以后就别再买这玉米糁了,咱吃大米。” 赵非寒提议道,语气带着一丝撒娇。

“这……大米可比玉米糁贵多了。” 钱氏脱口而出,多年的节俭已经成了习惯,深入骨髓。自从和赵二牛从老宅分家后,她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来用。

“娘,一斤大米也就十个铜板。再说,咱家现在可不是以前了。” 赵非寒耐心劝道,“就说昨天傍晚,杠精就给咱家挣了四两五的银子。还有月事精,一天能绣出四十八条帕子呢!以前她绣的粗布帕子都能卖十个铜板一条,现在用绸缎绣,那得值多少钱?”

赵二牛也赶紧帮腔:“非寒说得对,红燕,明儿个我就去镇上买大米。” 他吃了一辈子玉米糁,早就腻味了。上次中秋节,非寒买了二斤陈米,那米香到现在还让他回味无穷,恨不得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钱氏听了,这才慢慢转变了观念,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好好好,买大米吃!咱家苦日子算是熬到头了!” 不但精怪能挣钱,等那十亩药田长成,一季下来少说也能挣个二十五两!想到这儿,钱氏的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娘,现在都九月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凉,您明儿个也去扯几尺布,给自己做身厚实点的衣裳,再买点棉花,做件棉袄。” 赵非寒贴心地说道。

这次,钱氏没有再推辞,心里乐开了花:“行,明儿个娘就去布庄好好挑挑。” 家里有个能挣钱的女儿,她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一家三口商量妥当,各自洗漱完毕,便回房歇息。夜色渐深,村庄也渐渐安静下来。

突然,一声凄厉的尖叫划破了夜空的宁静!

“小风!你在哪儿啊?”

“小风啊!天黑了,快回家吧!”

周氏的声音带着哭腔,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赵二牛和钱氏被惊醒:“听着像是大嫂的声音。”

“这么晚了,小风还没回家?” 两人赶紧起身穿好衣服,准备出去看看。

赵非寒也披衣起身,刚走到堂屋门口,就看到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赵二牛已经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提着一盏灯笼走了出来:“红燕,非寒,你们在家待着,我去看看,要是小风还没回来,我就帮着找找。” 毕竟是亲侄子,出了事不能袖手旁观。

“行,你小心点。” 钱氏叮嘱道。

“爹,您早点回来。” 赵非寒看着赵二牛手中的灯笼,微弱的灯光透过油纸,勉强能照亮前方几步远的泥泞小路。

等赵二牛走后,钱氏叹了口气:“这一下雨,天气就得冷一分。非寒,快回屋睡吧,小风也不小了,应该快回来了。”

赵非寒应了一声,转身回屋。

然而,第二天一早,赵二牛依然没有回来。

“娘,爹呢?” 赵非寒问道。

“还在找你小风哥呢。我刚去老宅那边看了,除了小雷一个人在家,其他人都没回来。” 钱氏担忧地说道。

话音未落,山脚下又传来周氏撕心裂肺的呼喊:“小风啊!你在哪儿啊!”

没过多久,赵二牛疲惫地回来了,脸色冻得发白,一夜未睡,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裤腿上沾满了泥点。

钱氏连忙帮他摘下斗笠和蓑衣:“快回屋换身干衣服,再去厨房吃点热乎的。”

赵二牛喝了一口玉米糁粥,叹了口气:“没找到小风。娘和大嫂说,昨天上午小风拿着小铁锹和背篓就上山挖药草去了。山这么大,我们沿着山脚找了一夜,连半山腰都去了,也没找到人。也不知道小风怎么样了,会不会是去了山顶,遇到狼了?”

钱氏听了,身子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惊恐。小风身材瘦高,虽然挺拔,却显得有些单薄,不像沈晖那样高大健壮,狼见了都害怕。小风上山,反而让人担心会被狼给吃了!

赵非寒剥鸡蛋壳的动作停了下来,问道:“爹,您确定小风哥哥是去了山上?”

“是啊,这会儿,爹娘已经去找村长了,让村里人都上山帮忙找找。” 赵二牛说道。

果然,没过多久,村子四周都响起了村民们的呼喊声。

赵非寒把剥好的鸡蛋塞进嘴里,起身就要出门。

“非寒,你去哪儿?” 赵二牛和钱氏同时问道,脸上带着诧异。

赵非寒神色严肃地说道:“去找小风哥哥。” 山上夜里寒冷又危险,昨晚还下了雨。赵二牛和老宅的人找了一夜都没找到人,要么是天黑没看见冻晕的赵棠,要么就是他已经被狼吃了。无论哪种情况,都不容乐观。

“杠精,一会儿冯太奶奶他们来喊,你一定要乖乖开垦。” 赵非寒临走前轻轻拍了拍杠精垂在一侧的手背,嘱咐道。

说完,她转身继续往前走,发丝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就在赵非寒准备打开大门时,门外忽然传来沉闷的拍门声:“非寒,你……”

大门突然打开,周氏原本要说出口的“在家吗”三个字顿时卡在了喉咙里。

孙老太立刻扑上来,抓住赵非寒的胳膊,哭诉道:“非寒啊,你可得帮帮我们啊!小风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