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孽缘始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2204更新时间:25/05/29 23:04:02
烟纹望向顾萧彬的眼神中,虽有无法掩饰的心疼,但决绝之意更为明显,她无法说服自己原谅这个男人。在她的认知里,爱应该是克制,是温柔,而不是如他一般,稍有不顺便如猛兽般失控,用尖锐的獠牙狠狠地伤害自己。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若两人真的决定相守一生,那必然要面对无数的风雨。可一想到顾萧彬那近似于家暴的行径,烟纹便感到一阵寒意,她绝不允许自己置身于这般境地。

她默默地想,或许,他只是暂时无法放下吧,等时间久了,他感到疲惫了,自然就会彻底放手。

更何况,以顾萧彬的身份和地位,想要寻觅一个真心爱慕他、敬重他、顺从他的女子,简直易如反掌。或许,自己在他的心中,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特别,他们的感情,也未必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就在烟纹思绪万千之际,边关的暗探快马加鞭送来了一则紧急消息:大燕国的风雪关,已然被敌军重重包围!城中粮草告急,情况岌岌可危!而顾萧彬正与庸王殿下,率领将士们在城中浴血奋战,已经坚守了半月有余!

这消息几经辗转,传到烟纹耳中时,已过去了七八天之久,也不知如今城内的粮草还剩下多少?战士们又能否坚持下去?

烟纹一听到粮草告急的消息,心中顿时一沉,她深知,顾萧彬的死劫恐怕真的要应验了!她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立刻吩咐祁玄胤,务必以最快的速度,从西北调集粮草送往风雪关,同时,还要将西北暗中训练的精锐部队,秘密调往北疆战场!

“务必保证他的安全!”烟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祁玄胤深知事态紧急,先是温言安抚了烟纹几句,便毫不犹豫地领命而去。十天后,祁玄胤带着堆积如山的药材和粮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风雪关。

顾萧彬一看到来人,立刻便明白了是烟纹在暗中相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虽然他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但这份来自烟纹的援助,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否意味着,在他的心中,自己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

北疆的战事已经持续了近三年,双方的兵力财力都消耗殆尽,均已是强弩之末,各方都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便会彻底崩溃。

而烟纹的补给和军队,如同及时雨一般,迅速加入了战局,瞬间扭转了颓势。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彻底击退了来势汹汹的外敌,并且乘胜追击,一路攻城略地,直捣敌军的都城,最终生擒了敌国的君王。

然而,就在破城之际,意外却发生了。庸王不幸中了敌方带有剧毒的冷箭,仅仅过了三日,便毒发身亡,永远地倒在了这片浸染着鲜血的战场上。

庸王战死的消息传来,顾萧彬悲痛欲绝,怒火中烧,他下令屠尽敌国的王族,又亲自押送着亡国之君,扶着庸王的棺椁,踏上了返回京城的道路。

太后在看到自己小儿子的棺椁时,悲痛欲绝,当场昏厥了过去。顾萧彬连忙请来医术高明的苏明演,为太后进行紧急救治。苏明演连续使用了十几日的猛药,这才勉强保住了太后的性命。

然而,治疗的过程却异常凶险,太后多次出现生命垂危的迹象。最终,人虽然救回来了,却永远只能瘫痪在床,无法言语,双耳失聪,甚至连大小便都彻底失禁了。

对于太后的遭遇,皇上表现得十分冷漠,只是偶尔前去探望一下,让内侍送些补品过去,敷衍地做着表面功夫。

在皇上的心中,太后长久以来的偏心,始终让他无法释怀。他甚至觉得,如果死去的人是自己,太后断然不会如此伤心。

不过,庸王的死,也算是除去了皇上的一块心病。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用担心那道立储的圣旨,会突然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然而,即便庸王死了,但庸王的血脉还在,更何况,皇上对顾萧彬的能力,一直都十分忌惮。

他多次从边关传回的捷报中,得知顾萧彬是如何的足智多谋,统兵有方,杀敌时又是如何的身先士卒,勇猛无敌。

这些都让皇上更加坚定了要除掉顾萧彬的决心。他决定先分化顾萧彬和沈家的利益关系,让他们之间产生巨大的嫌隙,等除去了沈家的助力之后,再想办法彻底铲除顾萧彬这个眼中钉。

在接风洗尘的宴会上,皇上以嘉奖顾萧彬为名,赐婚沈柔诺给他做正妻。并声称此举一来是为了顺应太后的心意,二来是为了安抚忠臣良将,三来也是有意让顾萧彬接手沈家的兵权。

皇上明知道顾萧彬对沈柔诺的态度,却故意这样赐婚,就是在给他和沈家舅父制造矛盾。

如果顾萧彬接受了沈柔诺,那两人这一生注定会成为怨偶。若他拒绝这门婚事,便会让沈家彻底颜面扫地。所以,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会与沈家彻底决裂。

皇上果然没有料错,顾萧彬在听闻赐婚沈柔诺的消息后,立刻冒着触怒龙颜的风险,毅然决然地推掉了这道赐婚的旨意。

但让皇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顾萧彬不仅拿着莫大的军功,换取了取消赐婚的恩典,还一并辞去了所有的官职,请求带着庸王的骨灰,前往封地就藩,并且主动要求带走已经瘫痪的太后,说是要替自己的父王尽一份孝心。

对于这个结果,皇帝简直是喜出望外,他正愁着如何在顾萧彬立下赫赫战功之后,既要给予奖赏,又不能让他掌握过多的权力。

没想到,仅仅是一纸赐婚,不仅轻而易举地收回了他的军权,甚至连政权都一并收回了。而且,还能顺便送走太后这个烫手的山芋,这个结果简直让他满意到了极点。

这些年来,太后总是仗着一个“孝”字,便压得他在许多事情上,不得不低头妥协。如今除去了这座大山,皇帝才算是真正将所有的权柄,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皇上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大肆嘉奖了顾萧彬的忠孝之举。并以“贤”作为封号,赐予他世袭亲王的爵位。

同时,还将先皇留给庸王的巴蜀封地,改为疆域大了数倍的西北各郡。并且允许贤亲王顾萧彬,在自己的封地上自行管理,今后也不必再向朝廷缴纳任何赋税。

此令一出,朝中的众臣们算是彻底明白了,皇上到底有多么厌恶庸王父子了。

谁人不知,巴蜀封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气候宜人,这块富饶的土地,足以看出先皇对庸王的宠爱之深。

而西北封地,看似大了数倍,实则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而且常年饱受风沙霜雪的侵袭。这道圣旨看似是嘉奖,实则却是另一种形式的惩罚。

而且还说什么免交赋税,谁人不知,西北各郡,常年灾祸不断,不仅无法缴纳税银,反而每年都需要朝廷拨付大量的赈灾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