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血光之兆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669更新时间:25/05/29 23:04:01
慕梦泉的脸色如娇染寒霜,尽管隐藏得极好,却依然透露出丝丝嫉妒的血痕。她抬眸瞥了梁以画一眼,随即脸上柔弱无力的表情重新浮现,语气如春风拂柳般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以画妹妹,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你确实有些不对。何不向姐姐道个歉?姐姐向来宽宏大量,定不会与你计较。”
梁以画的眼神充满不甘与愤恨,却硬生生被这话堵得哑口无言。她双唇颤抖,面色惨白如纸,甚至因过度用力将嘴唇咬出了几丝暗红的血痕。她向来以聪慧示人,此刻却输得彻底,眼里蓄满了毫不掩饰的恨意。
她终于放弃了反抗,环视四周那些冷漠旁观的面孔,这才明白她所有的“好姐妹”——包括慕梦泉和李青青在内——不过是一群闻风而动,随时准备置她于死地的小人。
她愤然地低下头,拳头不由得攥紧,眼眶中仿佛有火焰在纵横燃烧。她怨恨地低声骂道:“贱人,一群贱人。”
瘦弱的身躯轻颤如暴风骤雨中的脆弱叶片,即便如此,她还是在众目睽睽下,被迫低下头告罪,语气苍凉且充满不甘:“对不起,我错了。”
份外冰冷的道歉,虽然声落,却掩不住她内心疯狂滋生的怨毒。梁以画在心底咬牙切齿,恨意从指尖蔓延至每一根神经:“慕雪篱,你这个贱人!为什么不去死!不是死法就太轻了——我还要找两个乞丐羞辱你,最后分尸大卸八块,把你丢去喂狗!”
送礼事件在那声彷徨带怨的“对不起”后,暂时落下帷幕。但围绕在慕雪篱身旁的众人却没有散去,反倒像猫嗅到鱼腥味一样,众人眼底的捧媚与巴结越发明显。
“黎王妃,我是礼部侍郎家的幺女,不知王妃可还记得我?小时候咱们还一起爬过树呢!”其中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小姐靠近殷切问候。
“黎王妃与释衣神僧是否相熟?您能否透露一二?”
听着人群七嘴八舌地试探,慕雪篱眸光微微一敛,意识到事情可能比她以为的更为复杂。她神色一动,假意露出疲态,寻了个借口后迅速离开了听雨园。
她完全没有察觉到,在她离开的时候,一道充满怨毒目光始终锁定在她身上,片刻后,那身影也悄然尾随而去。
---
慕雪篱匆匆穿过园林,到了一处偏僻角落,回头吩咐侍女:“豆蔻,快去找青衣过来。”
片刻,一个身形轻盈的男子从暗处现身,“王妃,有何吩咐?”
慕雪篱微微蹙眉:“青衣,你跟随黎王多年,可曾听说王爷和释衣神僧有什么关联?”
青衣闻言皱眉,似乎认真思索了片刻,最终摇头答道:“属下未曾听闻。”
“那有没有提到过佛珠之类的东西?”慕雪篱追问,语气更加焦急。
“没有。”青衣果断地回应。
慕雪篱心中失望,思忖片刻,又果断下令:“立即去宫门,等王爷出宫后,务必第一时间把他带过来。”
“属下遵命!”青衣转身离去。
慕雪篱目光复杂,正要返回听雨园,却在一拐弯处遇到了一张陌生的面孔,截住了她的去路。
“施主,请稍等。”
眼前身着僧袍的男子,正是刚才辨别佛珠的老僧。他双手合十行礼,声音肃然却不失平和:“阿弥陀佛,在下白云寺主持,法号静和。”
慕雪篱略一颔首,礼节不失地回道:“静和主持有礼,可是为了方才释衣神僧佛珠一事?”
静和主持点头,又摇头,言辞含混:“确实与释衣神僧有关,但也不全是。”
慕雪篱眉梢微扬,透出一丝警惕之意:“主持的话是什么意思?”
静和主持直视她的眼睛,缓缓说道:“请问施主曾识释衣师叔?可知他如今的住处?”
慕雪篱暗暗思忖,找了个万全的答案答道:“抱歉,我并不认识释衣神僧。这串佛珠是我爹在边关偶然拾得,后来送予我时,我也仅作普通珠物。从未听过它的来历,更未料到与神僧有关。”
慕雪篱自知释衣神僧之名传遍天下,更懂这类人往往是帝王忌惮的存在。而黎王身份特殊,绝不可与此事沾边。因此她特意编造了一个漏洞最少的故事,将这佛珠的来源强推到父亲手里。
她侧过脸吩咐豆蔻:“回府替我拿件披风,我有些冷。”
豆蔻低垂目光,轻声应下:“是,王妃。”她眸中闪过一丝微光,她自然清楚这串珠子并非慕府旧物,而是产自黎王府库中。但明白王妃的意图,她压下所有疑问迅速离开。
静和主持一边凝神,口中念起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他的目光久久停留,似在暗自探究,随后才低声道:“今日贫僧能再见佛珠,已是无憾。多谢施主。”
慕雪篱微微摇头:“主持客气,不知除了释衣神僧一事,您找我还有其他事吗?”
静和主持颔首:“施主与贫僧有缘——贫僧幼年曾跟随释衣师叔,略学一些面相之术。”
慕雪篱听出了端倪,目光微闪:“您是打算替我看面相?”
静和主持注目她片刻,缓缓开口:“施主贵人之命,然而眉间缭绕煞气。近日恐怕多有不顺,更可能遭血光之灾。”
慕雪篱一怔,心里泛起了不安。她原本从不信这些鬼神之说,但经历重生后,死过一次的她对未知命运,不得不多留几分敬畏。
她缓缓吐出一口气,凝声询问道:“主持,那血光之灾,可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