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殿试揭露国库危机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18更新时间:25/05/29 23:03:54
老太师和老太傅总是心怀深沉。他们虽不愿让楚菡和南宫灵肩负过重的负担,但心底的愿望却不可否认:两人若能在殿试中摘得前三甲中的两席,必然能用自己的辉煌,为天下女子开启一条可持续的恩科之路。这份期盼无需言语过多,楚菡和南宫灵自然心知肚明,肩上的责任压得沉甸甸,却无法回避。

她们的成绩,不仅仅攸关个人的荣誉与家族的颜面,更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天下所有渴望改变命运的女子的希望。唯有努力攀登至顶峰,才能让这些梦想变为现实。

一个月后,殿试如期在皇宫举行,气氛空前紧张。

对于许多初次踏入皇宫的新秀来说,肃穆而庄严的环境足以令人心神晃动。然而楚菡却是个例外。以楚傲之名出入皇宫的经历,她早已驾轻熟,即使处于这种场合,她依旧有闲情逸致,甚至还与系统闲聊起来。

系统的声音恍若老朋友般熟悉:“婳姐,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多妙啊,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楚菡随口调侃:“这话你千万别当着商陆的面提,他可不吃这一套。”
系统故作嫌弃:“啧,谁让你有个未婚夫呢?未婚夫是个束缚,开缝玩笑都限制重重。”
周围的官员们和考生们脸色微微复杂:“……”你倒是别往有未婚夫的人头上打主意好吗?

楚菡轻笑,话锋一转:“话说回来,你之前不是挺喜欢商陆吗?一天到晚美人儿长,美人儿短,怎么转眼不稀罕了?”
系统的语调瞬间变得沧桑:“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得到了嘛……也就那回事。”
楚菡嘴角微抽:“你还真够渣啊。”
系统噗嗤一笑:“你怎么知道我的外号叫‘小渣统’?”

众人:“……”这场子瞬间变得轻松不少。原本紧绷的气氛,一下子似乎被她们的玩笑冲刷了大半。

随着拜见皇帝的环节落定,殿试正式拉开帷幕。心态稳定的考生趁机调整状态,放松心情后投入作答,而那些心态崩溃的,光顾着冒汗,到头来连楚菡与系统的“插科打诨”都没能听进去,压根无心调整,算是败在了心理关口。

殿试只考一门策问,题目由皇帝亲自拟定,内容大多围绕当下朝廷最为关注的核心环节。一纸题目悄然揭开——国库不丰。

考生们纷纷愣住:又来?!

众考生脑海中纷纷浮现疑惑。最近化肥不正卖得如火如荼吗?无论国内供销还是外贸,都赚得盘满钵满,尤其拓展到西戎与北狄等周边国家,简直成了朝廷的“招牌产品”。大盛繁华的市场供需似乎完全不应当出现国库不丰的情况。

——国库不丰,答案不就一个吗?想法赚钱呗!

问题的关键却并不仅仅在此。殿试考场汇集了世家门徒与寒门子弟两类考生,前者大多关心行文逻辑,却未必熟谙家族营生细节;后者则专注刻苦读书,经济领域经验相对匮乏。对这样的题目,许多考生顿时抓耳挠腮,思路明显受限。

楚菡的情况则大不相同。身为场中最懂赚钱的高手,皇帝如此出题是否有意偏袒她?稍作思考便可否认!答案藏在题目背后。

近年来,大盛好物层出不穷,在强敌环伺的局势下俨然化身为一块豪华却易碎的肥肉。西戎、北狄、东夷频频虎视眈眈,战争的乌云或许下一秒便将笼罩苍穹。那时金山银库再大,也难抵三面作战的疯狂损耗。而此次策问的真正目的,就是让这些即将入仕的官员能清醒认识到局势的危机。题目表面上有经济之意,实则指向经济、政治与行政综合能力的大考。哪怕有细节遗漏,也会被决策水平高下定夺。

楚菡已然胸有成竹。

殿试答卷最多可写两千字,这既是出于纸张容量的限制,也是为了保障阅卷进度,毕竟成绩次日就公布,第三天便尚榜。倘若人人都答卷过长,恐怕考官都得加班熬夜。然而,问题的复杂性让楚菡思路之间难以舍弃重要内容,她只能尽量精简,力求言简意赅。至于具体细节,便留待她日后入仕堂上详陈。

思考定格,楚菡提笔挥洒而书。她的神态坦然自若,奋笔疾书时透出一股莫名的自信,引得皇帝与监考官纷纷侧目。

皇帝暗自心潮澎湃。虽有多种备选题目,他还是决定挑选这一道。他期待从答卷中看到不甚寻常的作答,而其中最让他心痒难耐的,自然便是楚菡这份独特的卷子。

殿试结束,考生依次离场后,皇帝期待已久的情绪终于压抑不住:“把卷子呈上来。”

一众阅卷官纷纷露出复杂目光,礼部尚书敢为规矩言:“皇上,殿试乃糊名制,卷子尚未誊录,不便即看。”

皇帝轻哼:“朕要看的那份,不糊名也认得出。”

尽管众官暗自承认皇帝所言非虚,但规矩难破,礼部尚书沉声坚持:“此番不妥,请皇上三思。”

皇帝无奈挥手:“罢了,好,我等你们誊录,至多一个时辰。”

果不其然,一时辰后,誊录过的答卷摆在面前——皇帝一眼便精准捕捉到楚菡的那份。他嘴角一扬,眼神里透着跃跃欲试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