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锦衣卫雷霆出击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518更新时间:25/05/29 23:03:54
祸起青蒿,药材遍布千画居的隐秘实验室。楚菡站在药柜旁皱眉凝视,熟悉的青蒿透出些许药香味,仿佛在述说它未被解开的秘密。她曾听闻屠呦呦的事迹,为祖国药学家摘下诺奖桂冠而颇为自豪。然而,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在她脑海中却已成模糊的碎片。她不可能直言不讳地告诉太医:“青蒿治疟有效,但至于怎么萃取,您自个儿摸索吧?”如此荒唐无援的解决方式,她绝不接受。于是,千画居里除了早前的橘子皮,如今已堆满青蒿。她决意亲手尝试,待有所进展再交托给太医。

几日的繁忙后,楚菡终于收到了系统的喜讯:“婳姐,李河那边搞定了!”
听闻这一句,紧绷的心绪立刻松弛,眉眼间笑意溢出:“太好了。”

与此同时,宜宁县风暴已然形成。皇帝为保护治河匠才不遭意外,特批北狄混血马供锦衣卫使用,以保证这趟紧急任务如风般迅疾。锦衣卫副指挥使裴明成,领命率众携圣旨奔赴案发地。关于宜宁县的问题,这绝非寻常腐败这么简单——次品材料填筑堤坝,谋害卢伟、李河一家,居然能压制消息流入京城。如此灭迹之力,显然牵连县、郡、州的权贵勾结。

裴明成抵达后迅速展开行动,手持圣旨调动驻军,将涉案人士的府邸团团围住。随即一场闪电般的肃清行动展开:取证、抓人、抄家。有条不紊而雷霆万钧。当地驻军瞠目结舌,“原来传闻中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是这般能干。”对他们的效率,竟生出肃然之敬。一众锦衣卫却内心翻腾,极其心虚。严格来说,这次堪称教科书级的精确行动,幕后黑手乃楚菡与系统不可告人的情报提供,他们不过是前台执行的“工具人”。能干的名声可以接受,但要他们拼命追赶楚菡缔造的“光环”,也是不小的压力。

待涉案人物悉数落网,裴明成转身入县衙牢区去见李河。经历着对清官的迫害,他本以为此人不会撑到救援来临,却未料到李河虽伤痕累累,却尚能站立。
一瞧来人,李河竟戒备地往后退。让裴明成不得不立即亮出腰牌,表明身份:“本官乃锦衣卫副指挥使裴明成。”
锦衣卫之名,震慑天下。可即便如此,李河还是心存疑虑。在权力至上的世界中待得久了,他深知套路层出不穷,甚至担忧裴明成是对方精心设计的另一拨来灭口的杀手。迟疑许久,也不敢贸然应对。

裴明成耐心说道:“令公子李宸赶赴京城为父伸冤,圣上震怒,特命彻查。证据已获,涉案之人尽数捉拿,户部工部刑部吏部也迅速派员接任。李大人无需再担心任何安全问题。”
这话令李河信了一半,抱拳行礼:“多谢裴大人仗义相助。”
待狱卒将他释放,李河伤口牵动,踉跄中幸得狱卒扶住。这一细节让裴明成察觉:再凶恶的牢狱,也因李河的清廉而有几分关照之情。李河向狱卒道谢后,便迫切发问:“裴大人,犬子可是安然无恙?从何处伸冤?”话中流露的既是关切,同时也隐隐担忧:卫所守规,逻辑越级诉状很可能导致“雁杠四十”的惩戒。

裴明成暗笑,面色略沉,答道:“令公子伸冤的地方……乃京城‘最适合’的人之手。并未挨打,甚至有太医随行。”
其实,太医随行的真正原因,是皇帝担心治河贤才半路受挫,特派医护保障。而这一细节,又让李河陷入了深深的迷惑。对他而言,所谓京城“最适合的人”,究竟是编造神奇还是犯了不实际的鲁莽直诉?他甚至无法想象,皇帝是否会因被拦驾而宽容听诉?难道全京城自上而下,信奉一套“神棍掐算生生不息”的奇妙逻辑?

裴明成见状,不得已再补充一句:“具体细节令公子会告诉您。简单之说,是‘能掐会算的神人’。”言罢,匆匆结束话题——他实在编不下去了。

李河被这模糊回答彻底搞懵,而脑海中甚至掠过荒诞联想——是这套“神棍背书”的逻辑,拖累自己六年原地踏步无升迁?

待后续大部队抵达宜宁县,全案已经在锦衣卫的高效运作下挨个击破。刑部、户部、工部、吏部接手分工,贪官和腐烂系统的余毒顿时烟消云散。变乱后的宜宁县非但没有紊乱,反而在四方云集中呈井然发展趋势。百姓拍手称快,日常送鸡蛋青菜,只为表达感激。精锐的锦衣卫们在这声声赞誉中,隐隐生出了几分“逾越的虚荣”。而入驻官员也因民心动荡而干劲十足,步子显得更加有力。

太医抵达县衙后,立刻将病身的李河拖去把脉诊症。而两父子终于迎来了久别重逢的时刻。李宸跪下,三声头响,哽咽着道:“爹,儿子愚钝,一直未能明白您的深远用心。”父子俩相对而泪涌,李河将儿子搀扶起,语气温和却饱含感慨:“经此一事,你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