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口嫌体正直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2002更新时间:25/05/29 23:03:52
“你方才唤我什么?”
低沉而清冽的嗓音,像带着寒意的冰碴,猝不及防地在苏翠耳畔炸开。她瞬间如芒在背,警铃大作。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更何况她现在一肚子委屈,是被那可恶的萧訾生生给气的!梗着脖子,带着点破罐破摔的意味,她再次倔强地喊道:“萧訾!”
“没规矩。”
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厉,却并没有真正动怒。
然而,此刻苏翠满脑子都是自己那点小情绪,哪里还顾得上他生没生气?反正她自己是气得腮帮子鼓鼓的,像只受了委屈的小河豚,气呼呼地扭过头,摆明了不想搭理他。
萧訾一时间有些语塞,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奈。
他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哪家姑娘,一张口就是找姑娘听曲儿,闭口就是花楼头牌的。本想着替她稍稍规正一下性子,免得将来在外面惹出什么笑话,坏了名声。没想到这丫头反应竟然这么大。
看她的模样,是真的不高兴了,不然也不会跑到他这里来闹这么一出。也是,从小被家人娇惯坏了的千金小姐,哪里能这么容易就接受别人的管教?
他心里清楚,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把她那些“不正经”的爱好给掰正。只是,看着小姑娘那副委屈巴巴的可怜模样,他又突然有些不忍心再继续逼迫下去。
此刻,他大概有些明白了,这丫头为何会被家里的长辈养成这般模样。实在是让人不忍苛责。
再说苏翠,她的脾气向来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冷静下来后,她又开始对自己刚才耍赖撒泼的行为感到有些后悔了……萧訾又不是她二哥哥沈问渠,她那一哭二闹三撒娇的招数,对他根本没用。万一她闹了半天,结果什么都没捞着,那可就太丢人了!
不行不行,她得赶紧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正绞尽脑汁地琢磨着,这台阶该从哪里找的时候,苏翠突然听到萧訾开了口:“日后,除了赌馆和花楼,其他地方你可以随意出入。”
苏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听。可是,当她看到南虞和青竹脸上都齐刷刷地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时,她才敢确定,自己是真的胜利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其实,赌馆和花楼她本来就很少去,不去也罢。总比瓦子和教坊都没得去要好得多。
生怕萧訾反悔,苏翠决定见好就收。瞬间收敛起委屈巴巴的小表情,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谢谢兄长!兄长最好了!”
她向来哄沈问渠哄惯了,那些甜言蜜语,简直是张口就来,毫不费力。
眼前这一幕,让她觉得有些似曾相识。萧訾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天赵星月闹事的时候,她红着眼睛,对着沈问渠撒娇的那句“二哥哥真好”。
简直如出一辙,就连语气都一模一样。
于是,他故意问道:“若与你二哥哥相比,又当如何?”
二哥哥?萧訾是从哪里来的自信,竟然敢跟她的二哥哥比?苏翠心里暗自吐槽,嘴上却毫不犹豫地说着瞎话:“二哥哥他自然不及兄长你。”
小姑娘眼神闪烁,根本不敢看他,明显是言不由衷。
花言巧语。
萧訾看着她,嘴角却忽然微微弯起,就连眉眼都染上了几分笑意。
苏翠用力地眨了眨眼睛,她没看错吧?萧訾他……他……他竟然笑了?他竟然也会笑?
别说。
萧訾笑起来……还挺好看的。
外面的阳光热烈而刺眼,路边的花儿都被晒得垂下了头。一个脸色通红的男子,急匆匆地走进了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对着正在里面闭目打坐的人说道:“先生,今天还是没有收到主子的回信。”
被称为徐先生的人,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男子又继续说道:“最近总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在四周徘徊,我们可能已经暴露了。现在距离主子给的时限还有一年时间,再想慢慢谋划,恐怕是不可能了。不如我们直接绑了那个苏翠,逼沈老太太把东西交出来!沈家已经因为那件东西死了一个女儿了,就看她舍不舍得再死一个了!”
“沈老太太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否则当初她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身死异乡。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再等等主子的消息。”
徐先生语气缓慢而沉稳,说完便又合上了眼睛,继续打坐。
男子看着他这副不慌不忙的样子,深深地叹了口气。几年的光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按照这样的进度下去,他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成事?他又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与妻儿团聚?
越想越是心急,他的心里隐隐地萌生出了另外的想法。
与此同时,信阳侯亲自点了三千精兵。信阳侯世子在一旁陪同,忍不住问道:“父亲,您真的相信萧訾能用这三千兵马,换来瑶城?”
“你要记住,用兵之道,不在于人多。只会仗着人多势众取胜的将领,算不得什么真正的将才。能以少胜多,才是真本事。”信阳侯说着,将瑶城的地图展开,向信阳侯世子详细地讲解了他与萧訾之前商议好的部署。
听完之后,信阳侯世子依旧并不乐观:“瑶城的情况不同于其他地方,萧訾他虽然有谋略在腹,可那伙山匪也绝非浪得虚名。”
“正因为如此,若是能够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足以证明他的才干。”信阳侯道:“萧訾必定也是抱着这个想法,才主动请缨前往瑶城。上次迎战南蛮,我就已经看出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只是需要时间罢了。既然如此,为父何不卖个人情,助他一鸣惊人?”
信阳侯世子这才恍然大悟,连忙作揖道:“父亲远见卓识,儿子望尘莫及。”
信阳侯扶起他,不由叹了口气:“你自小便喜欢读书,不喜舞刀弄枪。将来想要稳住这一方边域,必须有个擅长兵事的人来帮你才行。只可惜浅洛这小子不成器,否则你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相互辅佐,为父又哪里还需要指望旁人?”
“浅洛将来要背负的也有许多,年纪小的时候能随性一些也好。”信阳侯世子与宁浅洛同为嫡子,言语间自然多有关照弟弟之意:“说起这个,儿子前几日还想着要撮合他与苏七姑娘,也算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我曾试探过萧訾的意思,却被他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