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曹孟德气煞也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563更新时间:25/05/29 23:03:48
“呸!”我冷冷地吐了口气,眼神中满是讥讽,瞥向面前那衣襟微乱的曹孟德:“就凭你?人家李典年轻气盛、意气风发,而你——哼,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叔,也敢扬言收拾他?小心人家把你打得连亲爹都认不出你!”
听了这话,曹操顿时红了脸,气得胡子直翘,几乎跳脚:“你居然敢这般看轻我?我曹孟德是谁?文韬武略、雄姿英发,哪一点比不上那毛还没长齐的李典!?”
见他恼羞成怒,我抿嘴一笑,眼角带着几分促狭:“哦?是吗?这‘涕’淌得倒还挺顺畅的,但那‘风流’嘛……我怎么一点没瞧出来?”
曹操一听,差点没被气炸,抄起一块湿巾就指着我,气得说不出话:“你个臭丫头,你……你……气煞我也!”正发作着,猛地一瞅门口站着的夏侯惇,见他杵在那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他火气更甚,索性将手中湿巾朝夏侯惇脚下狠狠一掷:“看什么看?!还不快去倒杯醒酒茶,伺候这位姑奶奶!”夏侯惇挠挠头,赶忙答应了一声,快步跑开。
几杯醒酒茶下肚,我酒劲仍未稍退,朦胧间只觉整个人轻飘飘的。空气中弥漫的酒酿味混合着室内的闷热气息,让我只觉得胸中郁结愈发沉重。都说酒是穿肠毒药,这话当真不假:酒越饮越多,痛越积越深。清醒时痛,醉酒时比清醒更痛,而酒醒后,却是万箭穿心之痛。
再睁开眼,我已安静地躺在自己的卧榻上,透过床幔隐隐可见烛火跳动。「看来这一觉睡得不短了。」我伸手捏了捏太阳穴,只觉昏昏沉沉,脑袋发胀。从稍稍透进的光线判断,大约是傍晚光景。侧耳听,屋中静谧异常,帘外模糊的光影如梦如幻。叹息声涌上心头,似这层层叠叠的光影里藏着说不清的过往,时光更在这浅浅的叹息声中悄然而逝。
忽然,感觉床缘被人轻轻掀动,我侧过头去,见到一张小小的脸蛋。那是曹丕,小家伙踮起脚尖,手里捧着一块枣糕,小心翼翼地递到我面前:“姨娘,您睡了大半天,想必是饿了吧?您快吃些。”
看着他的稚嫩模样,我有些怔然,不禁轻轻拉过他的手:“丕儿乖,姨娘不饿,这糕你自己吃吧。”
听了这话,小曹丕愣了一下,低头看看手里的糕点,又缓缓放下。他嘟着嘴,模样显得格外认真:“姨娘,虽然母亲常在父亲面前说您的坏话,可丕儿知道,您是好人。前一次要不是您出手相救,丕儿……可能早就摔下悬崖了。”
这番话说得我鼻头一酸,险些落泪。人说孩子年少无知,但有时真正蒙蔽双眼的,反倒是我们这些自负的成年人。看着他那满是天真的表情,我竟无言以对。他将枣糕放到床边,轻声叮嘱:“姨娘,我得回去了,要是让母亲发现我在这里,又要挨打了……”
目送着他小小的身影消失在门口,我心中感慨万千。“曹丕啊曹丕,你是否真会成为那个让曹植写下‘煮豆燃豆萁’、泣诉兄弟不和的君王?眼下这般善良纯真的你,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才让那双清澈的眼睛失去了光亮呢?”
胃中隐隐翻涌,虽然并不觉得饥肠辘辘,却口渴难耐。我摇摇晃晃地起身,走到前堂续了几杯茶润了喉,隐隐听到书房里传出话声,似是曹操在与戏志才、夏侯惇议事。想到这几日曹操愁眉紧锁的模样,八成是又碰上了棘手的问题。当个领头人哪有容易的,不是熬成地中海,就是熬成黄花菜。
好奇心起,我悄悄朝书房靠去。曹操的声音压得不低,但沉稳得多,显然还算冷静,而嗓门高亢的夏侯惇倒是毫不掩饰情绪:
“大哥,袁本初那厮迟迟不掀明态度,他到底想干啥?”
“元让!”曹操提高了声音呵斥道,随即又自言自语般幽幽开口,“董卓派来使者,恐怕是为了拉拢袁本初。此时他按兵不动,许是另有所图。”
“哼,我看他憋出个屁,还不得是投降董贼那套!”
曹操摆摆手,声音冷淡而低沉:“不至于。他提倡讨董,手握重兵,怎么可能自毁声誉去投降?不过无论如何,当下不能动那些董卓派来的使者,否则袁隗等袁氏家族的亲眷恐怕凶多吉少。”
夏侯惇闻言沉默片刻,旋即作恍然状:“那您的意思是……袁本初这耗着时间,是在给家眷争取活路?”
曹操微微摇头,神情复杂,仍是没有定论,而此时戏志才沙哑的嗓音才悠悠响起:“未必,他兴许不仅为家属求存,更可能别有玄机……”
听他们你来我往争论不休,我渐渐失了兴趣,放下茶盏转身走出庭院,夜晚的凉风一吹,心头愁绪似乎也略微散去。回廊之外,时光寂静如水,只有星河中零星的光芒在云层间闪烁,洒下微弱而朦胧的光辉。然而,静谧的黑夜往往隐藏着不可预知的暗潮。
忽然,眼角余光瞥到一抹黑影掠过。我心中一震,下意识高声喝道:“谁在那儿!”
话音刚落,那黑影微微一顿,仿佛迟疑了一瞬。而在灯笼微光的映射下,那熟悉的身影却让我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