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血泪归途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705更新时间:25/05/29 23:03:48
这一夜注定无法安眠。脑海里纷纷扰扰的念头像一场无休止的风暴,半梦半醒间,不安与恐惧缠绕寸心,根本无法平静下来。等到天光大亮,我却显得魂不守舍,兀自待在帐中神游天外。转眼间已经过了整整一个上午,然而期待的消息仍然石沉大海。心绪难以平复,手上一滑,那只青铜茶壶竟被我不经意间碰倒在地,茶水四溅,伴随着“乒乓”的刺耳声响,莫名地撩起了更多烦躁。

恰在这时,一阵惊乱的马蹄声自营帐外传来,我猛地站起身,匆匆跑出去查看;然而,眼前的一幕却让我顿感天旋地转,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只见那出征千里的骑兵,如今却仅剩下了寥寥数十人。他们一个个满身狼藉,盔甲散落,头发凌乱,汗水、泥污与血迹交织在一起;每人都像行尸走肉般低头喘着粗气,眼神呆滞却又透着深深的悲凉。最前几名士卒率先翻下马背,而几名身后赶来的士兵,则抬着两具冰冷的尸体直奔辕门方向而去。我追上前一步,只见曹操与鲍信也裹挟在这悲惨的队伍中,两人皆是一脸焦黑,满身污秽,仿佛刚从地狱爬回来一般。刚想开口说些什么,突然听得“扑通”一声响,鲍信竟双膝跪地,放声嚎啕。

“弟弟啊!大哥对不住你啊!你醒醒啊!再看大哥一眼啊!”鲍信哭得声嘶力竭,撕心裂肺,那一声声呼喊直叫人怵目惊心,心头发紧。

我定睛细看,被抬着的一具尸体正是鲍信的亲弟弟鲍韬。只见他浑身上下钉满羽箭,肉体被射得如同蜂巢,鲜血早已凝固成暗红色,可他的拳头却仍然紧握,怒目的双眼布满血丝,就算死去,嘴角也咬出了深深的痕迹,带着一身不可屈服的倔强。而另一具尸体,胸膛处赫然裂开一个骇人的死亡证据——深刻的刀口翻开皮肉,凝固的乌血环绕创口,使人不忍直视。我别过脸,余光瞥见曹操跌坐在地,右臂依然插着折断的箭矢。他双眼空洞,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颓败之气,仿佛灵魂已经被这一战耗尽。

鲍信边哭边颤抖着用手擦拭弟弟脸上的污泥与血痂,他手指僵硬,动作缓慢,然而泪水却如决堤的洪流。他的痛切之情感染了周围仍在竖立的将士,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沉痛与悲哀,甚至有人低头暗自落泪。

我站在原地,嗓子像被塞了刀子,满腹的话语卡在喉咙,一句也吐不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绝望与窒息感,而这一切到了下一刻,因卫芸的出现而达到了顶峰。

“哥哥!哥哥!”一道凄厉至极的哀呼划破天际,只见卫芸发疯似地狂奔而来,满脸泪痕扑到另一具尸体旁,声声哭喊震颤人心。不用多看,尸体正是她的亲哥哥卫兹。她一边疯狂地摇晃着那冰冷僵硬的躯体,一边痛哭着反复呼唤,仿佛她的力气能够唤回逝去的生灵。突然,她转身直扑向曹操,拽住曹操的衣领怒吼道:“曹孟德!你还我哥哥!你还我哥哥!”看着她泣不成声的模样,我的脚步不禁踟蹰起来——想上前说点什么,可是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所幸李典及时上前,将卫芸拉开,任由她瘫软在自己怀里继续嚎啕大哭,那悲惨的气息充斥整个营地。而四周的氛围沉默到了极点,似乎连风也忘记了吹拂,整个世界陷入死寂。直到一人稳步走来——戏志才。

戏志才表情平静无波,声音低沉带着几分看破世事的无奈,他轻声道:“各位将士,生死无常,胜败乃兵家常事,又何必执着?只要我们还活着,总有机会可以东山再起。”话音落下,他俯身扶起地上的曹操,随后又搀起鲍信,并且劝散了周围站着的士卒。众人纷纷落泪退去,而卫芸则被李典软声安抚,跟着离开。

看着鲍信与卫芸的背影,我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酸楚。这时,耳边却传来曹操低低的啜泣声,他捂着脸哭得发泄似的,边哭边嘶哑地自责道:“都怪我太过自信,一意孤行!如果听戏先生的劝告,怎会酿成如今的惨祸?鲍韬之死,鲍信心里一定恨透了我吧……还有卫兹,他千里迢迢从襄邑赶到这里,最终却命丧沙场……都是我害的!是我!”话未说完,他竟因痛苦过度重重倒在了我的怀里。

我与戏志才费尽力气将曹操拖回了营帐,用姜汤喂他稍作恢复。但他睁开眼后,却仍旧满口自责,嗓音沙哑而绝望,如同丢失了满腔热血的空壳。他的神情让我明白,这一次的失败已经深深刺入了他的心底,留下的伤口不会轻易愈合。

接连几日,曹操都卧床不起。戏志才来看他数次,却每每被他含糊敷衍,只听到他恍惚的呓语,字里行间满是痛苦与颓丧。此时的他,似乎已经心灰意冷,甚至匡扶汉室的那份赤忱,恐怕也已经被彻底埋藏。

失落、自责、质疑,加诸于他一人之身,几近压垮了他。这累累的死伤,是因为他的骄傲与冲动所致,而如今溃不成军,他更是开始质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追寻那份梦中的义举。

我陷入长久的沉思,最终决定前去找戏志才谈谈——此时此刻,或许只有他那冷静如炬的眼光,能够解开曹操心中的死结。然而,谁又能料到,正是这个决定,将我的命运引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若是当时随曹操归田卸甲,也许我便不会在这乱世中挣扎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