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风中重逢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578更新时间:25/05/29 23:03:48
离开糜府,我雇了一辆简陋的马车,沿着蜿蜒的官道赶往与碧云约定的郊外会合地点。正月的寒意依旧刺骨,枯黄的土坡在冰霜的覆盖下显得格外冷峻,仿佛在诉说岁月无情。当无事可做时,我四处张望,视线投向驿道旁那几棵苍劲的古树。它们静默地站立着,如见证历史的老人,目送红尘滚滚、人事轮转。时间慢慢流逝,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远处城门方向忽然扬起漫天尘土,伴随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抬头一望,果然是刘备带领三百精骑飞速奔驰而来。

见面之后,我与碧云钻入马车,缓缓走在队伍的前方。刘备的骑兵则紧紧跟随,一整个队伍朝酸枣的方向风驰电掣。身后黄沙滚滚而起,将天空渲染得一片浑黄。那场面虽不至于让天日失色,却早已在糜芳的心中烙下了抹不去的耻辱记忆。这一次,他不得不以“赔了妹子又折兵”的窘迫姿态退出舞台。

三天时间,我们马不停蹄赶路。正月初十这一天,终于到了六路诸侯会盟之地——酸枣。站在城东的山峦上俯瞰,只见军帐密布,旌旗猎猎,肃穆的气势扑面而来,让人瞬间领悟“闻风丧胆”到底是怎样的震慑力。刘备所部傍晚也扎营城东,搭建了几座简易军帐,外围用木栅围起,勉强建成了一座小型营地。

考虑在军中行动方便,我与碧云换上了青衫男装,将发髻高高束起,外罩一件裘绒短袄。青衣飒爽,眉眼英气之中却仍不失女性特有的柔美,引得不少人驻足窥探。彼时的我们,真似铿锵而立的两朵青莲,于寒风中摇曳生姿。

简单吃过晚饭,我心潮汹涌,立马寻了一处高地,靠着点点跳跃的火光,四处搜寻着“曹”字军旗。如此“顶风作案”,堪称后世胆大包天的典范。然而,翻遍周围营地的旗帜,却始终未见“曹”之一字。这使我的心猛地一沉——曹操莫非根本没有参与会盟么?不久前刘备提及袁绍仍滞留河内未至酸枣,我猜测曹操是否已经前往那里与他会合了。

正当我心绪不宁时,碧云忽然拉了拉我的胳膊,兴奋地指向远方:“小姐,你看!那军营里是不是挂着写‘张’字的旗帜?会不会是陈留太守张邈的大营?”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数面旌旗下用歪歪斜斜的隶书书写着“张”字。我皱了皱眉,低声嘀咕:“奇怪,我搜了这么久都未见曹操的旗帜。他是未至,还是与张邈合兵一处了呢?”

碧云却灵机一动,道:“就算找不到曹将军,我们也可以先问问张太守呀!他肯定知道曹将军的去向。”

我无奈叹了口气:“只能如此了。”寒风扑面,掺着几分冰冷和几分迷茫。

碧云见我情绪低落,便挽起我的手,干劲十足地说道:“走,我们现去张邈的大营打探一番!”然而,还未接近辕门,便被几名巡逻士卒拦了下来。“六路大军会盟,各方戒严!闲杂人等不得擅入!”一名士卒冷峻地摆了摆手,完全不给我们半分通融的机会。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郁闷至极,恨不得拍案骂人:“你看看,我们这般明目张胆,像是刺客吗?!”偏偏士卒们纹丝不动,我和碧云只能悻悻退回,自叹明日再作打算。

午夜的军营外,士兵交替巡逻的脚步声如针般扎在我耳畔,惹得我心绪难平。帐内辗转反侧,终究抵不过膨胀的烦躁,我披上外袍悄然溜出了营帐。夜风刺骨,明火摇曳,映衬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远处薄雾缭绕,苍茫中宛如一头静卧的巨兽,充满着难以言喻的阴森。

漫无目的地行至军外,我的胸口忽然一阵闷热,寒风像钉子般往我的体内钻,窒息感和眩晕感袭上心头。我再也支撑不住,身体失去平衡,眼看就要摔倒,背后却有一双有力的手稳稳扶住了我。

我吃力地转过头,对上了李典那张熟悉的面容。他依旧如初见时般温润如水,眉宇间带着淡淡的忧郁。我靠在他肩头,努力调匀自己的呼吸。他的关切声音在耳边响起:“陆婵?真的是你!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还是受伤了?”

一连串的问题让我脑袋发昏,未及回应,便又缄默地倚着他。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使人心绪波动。感慨间,我的眼眶竟被泪水湿润。原来,感情竟可以这般复杂,绝对的爱与不爱,或许根本不存在。

正当气氛微妙,身后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低喝:“李典!”

回头一看,不是旁人,正是卫芸。她惊愕片刻,接着愤怒地质问道:“怎么会是你?你竟然在这里?你们……又是怎么回事?!”

我正要解释,却被她的咄咄逼人抢白:“别说了!你以为我看不见吗?陆婵,当初为了救你,我瞒着卞夫人放你一马,如今你却……哼!”她将目光狠狠投向我与李典,口气掺着些许酸涩,“好啊,既然如此,咱们走着瞧!”

甩下这句狠话,她气势汹汹地转身离去,留下我与李典,在风中不知何去何从。许久,我才抬起头,轻声道:“对不起,连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