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曹操的两难抉择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04更新时间:25/05/29 23:03:48
“哦?那如今这天下间,究竟有多少诸侯兴起了声讨之志?”

我的话音刚落,曹操便略一沉思,随后答道:“你这一问,倒让我想起几日前收到的一封袁本初的书信。在信中,他声称已向四方诸侯广发檄文,欲联合众人共举义旗,讨伐董贼。”

“袁本初?便是那四世三公袁绍吗?”

“正是袁绍!他现为渤海太守,声名显赫,小姐应也略有耳闻。他已与河内的王匡合兵一处,兵锋直指洛阳。除此之外,兖州刺史刘岱、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皆屯兵酸枣,南阳的袁术、颍川的孔伷以及邺县的韩馥也纷纷厉兵秣马,各有所图。”

“如此看来,这袁绍写信与你,莫不是想邀请你加入联军,为他助力?”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不错。他知我身在陈留,便想借我的口去劝说孟卓兄助他成事。”

“张孟卓?你是说那日在城门口迎接我们的陈留太守张邈?”

“正是孟卓兄,他是陈留一地的太守,麾下兵马亦是颇为可观。”

“不对啊,敢情这袁本初打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算盘,他表面是与你通书信,实际却是想借你之力去拉拢张孟卓为他出力!”

曹操听罢,苦笑一声,轻叹道:“哎……小姐,这并非你想得那么简单。我曹操眼下空有志向,却无半分军权,手里更无一兵一卒。如今寄居于他人屋檐之下,袁本初怎么会真正看重我?他的意图再清楚不过,只是想利用我罢了。”

“那你到底打算如何?是答应袁绍的请求去游说张孟卓,还是另有打算?”

“唉!”曹操眉头紧皱,一声重叹,“过去数日,我一直在揣摩此事,如果劝说孟卓兄投袁绍,则我曹操在那联军中毫无立锥之地。可倘若我不顺其意,他以后定会心生嫌隙,如此往后恐更难周旋。当真是左右难安,进退维谷啊!”

见他如此忧心,我也忍不住为这处境唏嘘起来,竟一时忘了对此人日后叱咤风云、决战官渡的命运。

正在此时,曹操眉目骤然一凝,猛然起身,抬声道:“去!这局怎能不破!袁本初号令群雄,我曹操焉能置身事外!”

我被他突然之间跳跃的思绪吓了一跳,下意识地问道:“你是想……”

“散尽家财,召募一片肯共赴国难之士!”他的双眼炯炯,如星辉乍现,“待大军集结,我再前去投奔袁绍,自然能在联军中杀出一片天地!”

“哈哈,果然是你曹阿瞒的风格,这算盘倒也打得精巧。那还犹豫什么?赶紧着手筹备吧!”

然而,他忽地长叹一声,整个人又像泄了气一般,无奈摇头道:“小姐有所不知,我曹家上下的钱财尽皆掌控在家父手中。可我父亲素来避世厌战,已萌生归隐田园之意,绝不会愿意将家财交付于我去筹兵备战。”

“归隐田园?若真能隐居一生倒也未尝不可。”我略一思索,语调一转,“但这世道战火连天,又能躲到何处去呢?莫非真以为堡垒深厚便可免祸?”

曹操沉吟片刻,双眸泛起忧郁之色:“小姐所言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躲进深山老林,也终会被卷入这乱世洪流。而况,我曹操自小被那些士大夫视为宦官余孽,每念及此事,愤恨不已,夜不能寐!如今正逢拨乱反正的机遇,我又怎能看着苍生受苦而袖手旁观!只要我曹操活着一天,定不负大汉不负天下!”

这一刻,曹操的语气坚定如铁,浑身燃烧着不屈与执念,让人不禁折服于他的赤诚之心。但细想来,那袁本初看似大义凛然的举动倒更显几分虚伪,不禁让人心生警惕。

“曹操你也莫急,”我试图安慰他,“曹老太爷毕竟是你亲爹,他哪怕再不想参战,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你陷于困境吧!”

曹操抿唇,眼神恍惚,道:“若论家父,他一心归隐,又岂会为了虚无而破财伤身。”

听到这儿,我低头略一沉思,忽然眼前一亮:“他虽不愿为了天下出钱,但如果是为了‘个人恩怨’,又会如何呢?”

曹操微微一愣:“小姐此话怎讲?”

我挑了挑眉:“这样说吧,你欲讨董贼,是为了天下大义,这在他眼中太虚。但——”

“但什么?”曹操追问,两眼里似多了一丝急切。

“你要兴兵讨董贼,救的可是你妻儿的性命啊!他们尚在洛阳,生死未卜,难道老太爷也能忍心坐视不救?”

曹操闻言,眼神骤然一动,拳头缓缓握紧:“此言有理!若我从营救妻儿入手,家父或许能答应我动用些许家财!”

“正是如此!”我点头附和,“你便与他说,只为营救家人,不纠结大势所趋。待得招募到兵马之后,如何行事可全在你掌控之中!”

“哈哈,小姐果然智计过人!这计谋甚好,值得一试,值得一试!”眼看着曹操一扫之前的阴郁,我心中也是暗自窃喜,于是顺势提醒:“不过若此计成,你召兵买马之后,可真要投奔袁绍?”

“自然如此。”曹操意气风发。

我微微一笑,随即正色道:“如此,那我也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曹操拍胸脯保证,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别说是一事,就是百件千件,我也定然答允!”

果然,这家伙还是那副没正经的模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