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千载恩怨一念消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633更新时间:25/05/29 23:03:48
曹操身形一挺,伸手制止了夏侯惇的冲动,语气低沉却充满了无奈:“元让贤弟,稍安勿躁!洛阳一行,九死一生,我已让太多人因我而受害。今日的事,不论对错如何,这对夫妇因我丧命,而这稚子又何尝无辜?若我们再取其性命,岂不显得太过残忍?还请贤弟理解!”说罢,他竟深深一揖,神色复杂,有愧疚亦有请求。

夏侯惇见状,迟疑片刻,随后扶住了曹操的臂膀,长叹一声:“孟德兄如此情深意重,我岂能执意为难?算了,依你便是。”话虽如此,他的眼神里依旧透着一丝挣扎和不甘,但最终还是松开了手。

曹操闻言,面容稍显轻松,但当“情深意重”四字落入耳中时,他的脸颊倏然有些泛红,低头掩饰着异样的情绪。他暗自咀嚼这四字,心头复杂,不禁生出些许感慨。

忽而,他抬眸,一道光芒自眼底划过。他缓缓说道:“不如如此,我将此稚子收为义子,抚养成人,让他从此改名‘曹真’。既可了却此事,也可终结这份恩怨。冤冤相报,终究无益,亦无穷期。你以为如何?”

听此话,夏侯惇皱眉犹豫,但我抢在他思索之前插嘴道:“若谁都守口如瓶,有谁能得知今日之事?大丈夫行事,若放不下这点恩怨,又怎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唯有宽容与释怀,方能谋天下之大局。”

此话一出,夏侯惇一愣,旋即眼中闪现几分佩服之色,果断拍板:“此言甚是!就此定下罢!”他竟丝毫未察觉我一身男装的伪装,而将我视作胸怀远志的少年义士。

曹操随即走进那啼哭的婴孩,将他轻轻抱起,决然说道:“今日开始,你便是我曹孟德之子。”顽童的哭声戛然而止,仿佛冥冥中自有乾坤安排。乱世的恩怨仇恨,总要有人先放下,这才是胜者所需具备的智慧与胸襟。

曹操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或许并未泯灭,但这一刻,他的选择终究注重了情义与理性间的平衡。这一决定,谁人能说不对?

翌日清晨,稍作休整之后,我随众人启程前往陈留。对我而言,那个陌生的名字早已成为旅途的一部分。我靠在颠簸的马车中,心中感慨万千:“乱世如斯,万箭齐发,杀气弥漫,我又如何在这洪流中觅得一隅安所?”这样的忧思伴随着车轮声,将我的意识渐渐模糊。

一连两日车马劳顿,我们终于抵达那被传为曹氏根据之地的陈留。当马车停下,我掀开帘子,才惊觉狭长的驿道两侧竟密布着迎接的人群,个个衣冠整齐、恭敬异常。

曹操下车,朝着人群为首的一人深深施礼:“孟卓兄,感激不尽,多蒙远道而迎。”

那位被称为孟卓的人哈哈一笑,满脸堆笑:“孟德贤弟,何须如此见外?你我相识非一日,岂是这点小事便叫人感怀的!”

两人寒暄片刻,夏侯惇却显露出一贯的急躁,挥手催促道:“够了够了!孟德,这一路风餐露宿,早就疲惫不堪,咱们还是快入城痛饮一场吧!”他性格爽朗,倒惹得众人一阵笑声。

孟卓略一侧身,伸手示意入城,却忽然瞧见我们三人,脸上露出疑惑之色:“孟德兄,这几位面生得紧,却是何人?”

曹操一拍额头,歉然一笑:“瞧我这记性!孟卓兄,这三位恩人乃是我的救命恩人,无他们,我便再无归此地之幸。”

那孟卓闻言,连忙施礼,接着又不忘说了几句客气话。我与陆老爷和碧云简单应答,随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入陈留城。不多时,一场酒宴便在城中设下,饮至酣畅,愉悦非常。然而,宾主尽欢之后,我们又被引至了一处幽静的宅院。

孟卓介绍道:“孟德,这是老父与家眷栖身之所。乱世漂泊至今,俱是不易。”

刚跨过门槛,便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快步迎出,步伐虽显蹒跚,却掩不住眉宇间的激动。他拄着拐杖,身旁紧随两名家丁。曹操身影一闪,快步上前,跪地唤道:“父亲!孩儿让您吃尽苦头,不孝之至,请父亲责罚!”

那老者闻声,眼中泪光一现,再无多言,只是颤抖着重复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夏侯惇见状,竟快言快语道:“老太爷,您大可放心,这世道虽乱,孟德却有大才,早晚收拾那些乱臣贼子!”

“啧!你个憨牛,只会大嘴夸!”曹嵩眼中虽有笑意,嘴上却哼了一声,打趣责备。

这般场景令人心头微暖,而后也是在曹操引荐下,我等与曹嵩行礼见面,稍作寒暄,众人便被安排至各自住所。这宅院虽简朴却十分宽敞,冬季的阳光洒满院落,竟让人倍感温暖。

安顿下来后,我终于有机会洗去旅途的疲乏,将寒冬的冷意驱散。望着镜中自己的模样,换回女装后,那些属于另一个时空的记忆渐渐涌上心头。千年轮回,这一切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我不知答案,但知道必须珍惜眼前。

当夜,我竟再次梦回那千年之后的世界,浮光掠影间,心中惘然,仿若前尘已成为飘渺的幻影……

清晨,碧云急促的呼唤打破了沉梦:“小姐!快醒来!”我睁开双眼,房间中一片安详,阳光透过窗棂织入满室。我坐起身,半带调侃地问道:“碧云,可是贼寇来袭,抑或是哪路大火惊扰?怎能这般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