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权谋诡计初露端倪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658更新时间:25/05/29 23:03:46
佑安帝手中的茶盏微微倾斜,浓茶在杯中晃动了几下后归于平静,他轻咳一声,眼神从一众朝臣身上扫过,一字一顿道:“丧仪之事,该如何安排?诸位都来议议吧。”
谁都没料到,第一个发言的竟是二皇子慕容睿,这位平日里缩头缩脑、形象怯懦的皇子,这一刻却站出来开口:“儿臣以为,不如追封大皇兄为曜慧皇太子,以太子之礼下葬,以彰显父皇对大皇兄的恩宠。”他语气自信,让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了他。
慕容舒嘴角露出一抹若有似无的微笑,眼神如风轻轻拂过慕容睿。他心底暗叹,这位二皇弟竟藏得这么深,连自己险些被他伪装出来的懦弱模样糊弄过了。不由得嗤笑道:“天底下的皇子,哪个不觊觎皇位?他竟以为老大和老四的死,就能让他占得先机,有些太天真了吧。”
慕容舒也不动声色地接过话头,缓缓道:“二皇弟此言甚合礼法。只不过,大皇兄品性端正、为人沉稳,谥号中不妨再加‘端肃’二字,以表彰大皇兄生前的品德。”
“既如此,就依太子之言办吧。”佑安帝点了点头,表情似乎多了些许安慰之色,毕竟连失两子的悲痛难以抚平,但手底下这群儿子,确有模样安分的。人品贵重、性情温良——至少表面如此。
二皇子慕容睿本想借此立个功,却未想到自己的建议被太子一番话搅和成了附和之语。他暗自咬牙,又赶忙开口补救:“端肃曜慧皇太子和端王的丧仪交由礼部承办,繁琐事务有条不紊。至于贵妃的丧仪,我以为最好由后宫妃嫔主持。但守灵哭丧繁杂,良贵妃娘娘还需照顾七皇弟,只怕是精力难以兼顾。在位高嫔妃之中,莫过于方妃娘娘最为适合主事。”
众人闻言暗自心惊,慕容睿竟然不惜将自己母妃推上台面,也足见他藏在皮囊下的野心。
佑安帝不动声色,只淡淡抬眉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群臣寂静短暂后,气氛骤起波澜。老练的宋丞相缓缓开口:“皇上,迎秦皇后回宫代贵妃主持丧仪,才最为合适。秦皇后乃中宫之主,由她出面担当丧仪,不失皇家体面。根据礼法,大皇子丧仪更应由皇后的嫡母身份送丧。”
礼部尚书廖光远闻言立刻反驳:“皇后多年不问政事,当年生产更天降雷灾,显乃德行不修之过。主持丧仪对她而言,只怕难以胜任。方妃娘娘管理后宫职责得当,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廖光远南辕北辙的立场让人看得真切,他为曜亲王党效力多年,如今曜亲王暴毙,顿时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转投睿王或许是他自认明智之举——毕竟睿王看起来比太子好操控,偏偏后者又是佑安帝明面上的嫡子。
然而秦国公不愿放过机会,大步上前反驳道:“皇后多年修德,能够胜任贵妃丧仪之事。此事于法于礼于情都合理得当,我支持宋丞相之言。皇后以母仪身份出面,方显皇家威仪。”
兵部尚书陈益跟着附和:“宋相所言有理。贵妃丧仪事关皇家体面,应当隆重安排。方妃虽贤,却少操宫中事务,恐难免有失国威。”
“就迎秦氏回宫吧。”佑安帝轻轻掐着眉心,低声做下决议。虽然说好迎秦皇后,并不代表他对贵妃有多看重,但‘皇家体面’四字打动了他的心。他多少关心着“名正言顺”带来的长远影响。
朝堂议定之后,迎回秦皇后来主持礼仪的事也就板上钉钉。佑安帝随意安排了端肃曜慧皇太子的丧仪细节,剩下的大事则悉数交给廖光远负责。
散朝后,廖光远步履匆匆,内心愁绪翻涌。他不由得深感前途未卜,旋即眼瞅睿王的身影正远远在御苑中隐现。他立刻快步跟了上去,唤了一声:“睿王殿下!”
慕容睿听闻喊声,立即回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激动。他以为投诚者即将到来,不禁脚步加快。然而廖光远正打算往前,却突然被一个声音截住。
“廖尚书,请留步。”慕容舒站在一旁,语气温和中带着几分威严。
廖光远一愣,急忙停下步子,朝他恭谨一礼:“微臣拜见太子殿下。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慕容舒将袖子微微一拂,沉声道:“圣旨已下,皇后仪仗一事就交给你准备。她身为中宫之主,所需仪仗自应与身份匹配。本太子给你一个时辰,礼部尚书可有难处?”
廖光远迟疑了一下,本想推脱时限太过紧迫,然而眼角瞥见睿王仓皇离去的背影,他不禁心里一颤。如此狼狈小人与嫡血太子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他一瞬间清醒过来,忙恭声回答:“是!臣即刻回礼部,将仪仗备齐,随殿下前往行宫迎皇后回宫!”
慕容舒神色不变,语气依旧淡定:“很好,你且去吧。”
廖光远虽无骨气,却办事手脚迅速,慕容舒对此看得通透。既然可用,便点到为止,他没有心情施予多余的恩惠。
此刻,慕容睿心中阴霾悄然而生——他的夺嫡之心才刚萌芽,竟被慕容舒轻松化解于无形。廖光远本有意倒向自己,却被太子出面截住,分明是向自己示威。他咬牙冷笑暗忖:“太子怎不早死?这样一个垂死似的病秧子,何以活了两年还与我针锋相对?端王下毒时怎不干脆连他也一并解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