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猛兽盛宴
类别:
古代言情
作者:
字数:1674更新时间:25/05/29 23:03:46
潋滟的灯火映照在鹿鸣宴的大殿之中,新科进士们衣冠楚楚,神情间却难掩一种古怪的挣扎。台上的那一对令人无法直视的身影,仿佛光华内敛的剑锋,隐约间传递着锐利的威压。他们——太子慕容舒与太子妃沈惊云,从容地站在那里,宛如仙人降世,却又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危险气息,让这些新贵士子们避之唯恐不及。
他们要么偷偷地垂下目光,不敢与对方相接;要么干脆装出若无其事的模样,可是一旦触及那道目光,内心却如同被猛兽狠狠地撕扯了一般,不寒而栗。就像是他们穿着华服锦衣,可皮囊之下是锋利的爪牙,随时准备将人拆骨削肉。哪怕在场的人只是规规矩矩地站着,仍会有种被那眼神剖析至灵魂深处的错觉。
一瞬间,最初那些心思颇为复杂的进士们纷纷感到一股从未有过的恐惧,浸透心底,这是令他们不得不收敛心思的威慑。
慕容舒与沈惊云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嘴角不动声色地扬起。“果然,敬畏就是一种臣服。”慕容舒低声道,话音虽未响亮,却足够让沈惊云听清。
礼官在一旁等待,捕捉到慕容舒的一个简单示意后,便会意地躬身应诺,随后缓缓走下台阶,展诏书以示众:“谕曰,鹿鸣宴由太子殿下主持,如朕亲临。”他中气十足地念毕最后一字,随即高声喝道:“跪——”
场下的新科进士顿时轰然起身,依次跪倒,行了这一套礼数繁杂的跪拜礼。慕容舒从容接过,俯身轻抬一手,唇角挂着浅淡的笑意,声音温雅却不失威严:“起来吧。今日孤代天子主持鹿鸣宴,乃是朝廷对诸位新科的褒奖之意,无须拘礼。诗酒趁年华,尽兴便是。”
这番话传入众士子耳里,真真假假掺杂着敬畏和反思——不管太子看似人畜无害如何悠然,别忘了这是当今圣上亲封的储君,而太子妃沈惊云更是这片土地上无人可挑衅的尊贵女子,连皇上也亲自下旨赐婚。一旁有人故作镇定,但内心却分外清明:既然还想着入朝为官,又怎敢对这般人物存任何质疑?
片刻后,宴席初始的僵硬渐渐化开,曲水流觞之间酒杯传递,风流气息愈发浓郁。不出片刻,大殿内已显得喜气洋洋,笑语满堂。
沈惊云悄然注意到宴席的氛围达到了一个恰好的微醺时候,她微微侧目看向太子下首的状元郎万修则,轻描淡写地递过一句问询:“万状元,都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当下此时此景,想必你最有体会,不如分享些感触吧。”
万修则一听此话,眼神顿时亮了几分。他来赴宴时就已见到端王面色不快骑马离去,用脚指头想都能猜到,肯定还是太子妃略施小计将端王支开了。心下对沈惊云致以十二万分的佩服与信任,随即笑容可掬,从容站起身拱手道:“最大的感触,莫过于生不逢时了。”
这一句话说得轻巧,却带了万分意味,于是场内众人目光纷纷聚向他。
万修则并未迟疑,话语中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若再年轻些,能够赶上娘娘如今开设书局的大好时机,怕是我考上状元的日子能提前几年!但正因为娘娘此番善举,让学生想到了一条路。”
沈惊云眸光一动,似是全然不知他意,面上却掩不住笑意:“哦?什么念头,说来听听?”
万修则顿了顿,随即侃侃而谈:“学生自幼好读书,却因家境贫寒,与书纸相距甚远,只能找到有藏书之家借阅抄书。有时候隆冬寒冷,砚池里的墨冰冻得如石,学生却不敢耽搁,只因不得书而废读,实在心如刀绞。今娘娘书局开遍各地,书价亲民,学生心喜之余,忽然想着,今日书价便宜已是民间福祉,若朝廷能在各地设办公学,扶持优秀教书先生,规范私塾,那便是更多寒门学子心中的福音。”
言罢,席间众人各有神色。那些家境寒微的新科士子,听闻这般议论不禁浮起深深感触,对万修则的话更是暗自认同。而那些显赫世家的子弟却不免皱起眉头,或是显露出茫然。这求学,居然还会如此艰难么?他们从未经历过这种苦楚,对此实在无从想象。
尤其是座中的赵柘,脸上隐隐挂着几分不屑。他心里嘲弄着,“求学难?难道没学成便不能种地?寒门之人就该回乡务农,不该占京城的气运。若真让寒门崛起,岂非将我们世家子弟的权贵位置抢走?”他冷眼一扫万修则,最终选择无话。
而席中不乏眼神狂热之人,诸如那凉亭中微微靠坐的秦羽,早就目不转睛地盯上了万修则。她自小村居,见过扎着草鞋翻山越岭求学的穷苦书生,这状元郎不也犹如那些背着书筐的读书人般不为恶劣所怖,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沈惊云微微挑眉,满意地欣赏着这满堂的复杂神色。她自然清楚,一番巧妙的言谈之后,那些怀有同情和感慨的家境贫寒士子,会成为她日后的助力。而不满之人也无关紧要,至于席间的赞誉与同声,正是推动公学的大好契机。
心里想着,她忍不住为顾惜瑶的点子暗暗叫好。这设公学的思想果真是青史留名的伟大举措,看如今的效果,未来的局势或许早已显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