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诗会局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931更新时间:25/05/29 23:03:40
徐葳蕤抬眼细细端详着眼前的谢筱竹,心头涌起一丝异样的感觉。长这么大,她还是头一次被一个年纪比自己小的人用如此老成持重的口吻夸奖,这感觉,着实有些奇妙。

“商人的利益,终究是离不开百姓的支持,所以诗会参与的人越多,声势越大,自然能为商人们带来更多的商机。” 谢筱竹不疾不徐地分析着, “徐小姐不妨告知那些商贾,只要他们肯为诗会慷慨解囊,诗会的外场便会专门划出一块区域,让他们尽情地售卖商品,宣传店铺。才子佳人渴望在诗会上扬名立万,商人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店铺名声大噪?知道的人越多,赚的银子自然也就越多。”

说到兴头上,谢筱竹感到喉咙有些干渴,便想伸手去端茶润润嗓子。谁知她刚一抬手,徐葳蕤便眼疾手快地将她之前喝过的茶杯移开,然后亲自为她重新斟了一杯热茶。

谢筱竹微微一怔,旋即想起刚才自己似乎用手指沾了茶水。

虽说她并不怎么在意这些微末细节,但徐葳蕤的这份细致体贴,实在是令人感到舒服……

一时间,谢筱竹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若是能将这样温柔娴淑的女子养在家里当个丫鬟使唤……那日子岂不是要快活似神仙?

“所以,徐小姐接下来倒也不必亲自去找那些商人了,只需派人将今年诗会格局有所变动的消息散播出去,想必那些之前被您拜访过的商人们闻风而动后,定会主动带着银子上门拜访。” 谢筱竹继续说道, “到那时,外场商家的名额如何交易,便全凭徐小姐您来拿捏了。”

“交易……” 徐葳蕤细细品味着这个词语,随后嫣然一笑, “看来,与商人打交道的最佳方式,就是与他们做生意。身在局外,雾里看花,若非谢小姐的指点,我恐怕无论如何也参悟不透这其中的玄机。”

所谓的营销宣传,谢筱竹其实也并不精通,毕竟她前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复仇雪恨了。不过,身处信息爆炸的都市,耳濡目染之下,总能学到一些皮毛。

“其实此事说难不难,徐小姐只需向一些年长之人,或是那些做过生意的人请教一番,想必他们都能给出不少有用的建议。” 谢筱竹顿了顿,目光落在徐葳蕤手边的书卷上, “但我估计……徐小姐平日里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吧?”

徐葳蕤连忙有些羞赧地摆了摆手, “谢小姐过誉了,不过是些喜欢读书的年轻人罢了,实在担不起‘鸿儒’二字。不过,谢小姐这话说得极好,当引为‘名言’。”

谢筱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前世古人的智慧,纵然是换了个世界,依旧能够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可惜本小姐志不在此,不然非得让你们这些古人好好见识一下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真正底蕴和震撼。

谈完了正事,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随后便起身互相告辞。

关于诗会的筹备事宜,谢筱竹也慷慨地赞助了几百两银子。毕竟,‘馥郁芬芳’小店最近新推出几款香水,正好可以借着诗会的机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品发布会。

虽然谢筱竹觉得自己家的香水压根不需要刻意宣传,也会有无数人争相购买,但毕竟这主意是她出的,总要凑个热闹,意思意思。

走出酒楼,谢筱竹伸了个懒腰,舒展了一下筋骨。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段也逐渐变得婀娜多姿起来,想必等到明年开春之后,便会彻底褪去稚气,蜕变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绝色少女。

“走吧,咱们回府。” 谢筱竹轻声说道,嘴角微微勾起, “这后半盘棋,已经正式开始了。”

“皇上,老臣的儿子无辜惨死,凶手竟敢在天子脚下设伏行凶,实在是胆大包天,目无王法,恳请皇上下令三司会审,严惩凶手!”

金銮殿上,谢朝苏声泪俱下,长跪不起,脸上写满了悲痛和愤恨。

站在一旁的柳温眼观鼻,鼻观心,心里郁闷得快要吐血。

大皇子和三皇子一左一右地站在龙椅两侧,两人眼神交汇,目光中充满了针锋相对的意味。

谢朝苏乃是朝廷的二品君侯,这些年来深受皇帝的器重,而且这起案件性质极其恶劣,皇帝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的请求。

皇帝缓缓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说道: “这些个宵小之辈,真是胆大妄为到了极点!居然敢袭杀朝廷重臣的家眷,如果不严惩,如何能够匡扶正义,安定民心?从今日起,朕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此案,务必在年前将真凶缉拿归案,还谢爱卿一个公道!”

话音刚落,文武百官中便有三人立即跪倒在地。

刑部尚书柳温,大理寺卿徐烨,都察院首尊江白玉,齐声高呼: “微臣遵旨!”

三人话音未落,站在皇帝左手边的大皇子便迫不及待地说道: “父皇,此案事关重大,牵扯甚广,儿臣愿意担任本案的主审官,为父皇分忧解难。”

此话一出,还不等皇帝开口,三皇子也连忙站出来争辩道: “父皇,皇兄他平日里就喜欢饮酒作乐,若是担任主审官,恐怕会耽误了大事。依儿臣之见,还是让儿臣来担任主审官更为稳妥。”

大皇子闻言,脸色一沉,语气冰冷地说道: “三弟既然知道是拙见,那就干脆闭嘴!本宫虽然喜欢饮酒,但也懂得张弛有度,从来不会因为醉酒而耽误正事。”

三皇子毫不示弱,冷笑一声反驳道: “皇兄,你向来只知道死读书,而我却经常在刑部走动,对刑狱之事也略知一二,单凭这一点,我便比你更适合担任主审官!”

“三弟,你去刑部……”

“够了!” 皇帝眉头紧锁,厉声呵斥道,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吵吵闹闹成何体统!朕若是不出声制止,你们是不是就要在这金銮殿上大打出手了?”

大皇子和三皇子连忙跪倒在地,恭敬地行礼谢罪。

“儿臣知罪。”

皇帝没好气地瞪了他们一眼, “你们两个,谁也不许担任主审官!”

说着,皇帝抬眼扫视着朝中大臣,缓缓问道: “关于主审官的人选,你们可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