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斩草除根

类别:古代言情 作者:字数:1840更新时间:25/05/29 23:03:40
谢朝苏听闻“结仇”二字,顿时没了主意。朝堂之上,他树敌无数,真不知是谁暗中下手。

“此事我自有分寸,不过在此之前,这个周义仁,必须死!”他语气冰冷,杀意凛然。

医圣闻言,剑眉微蹙,连忙劝阻:“谢侯爷有所不知,此人擅长用毒,已臻化境。常人若靠近他十丈之内,便可能毒发身亡。您若派人前去捉拿,无异于飞蛾扑火!”

谢朝苏怒火中烧,正欲反驳,医圣又道:“不如让老朽代劳。实不相瞒,此人乃是老朽的心腹大患!”

两人目光交汇,暗流涌动。

谢朝苏沉吟片刻,拱手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便有劳医圣了。”

医圣还了一礼,留下一副药方,旋即转身离开了望平侯府。

走出大门,医圣望着空无一人的街道,喃喃自语:“师弟啊师弟,你真是顽固不化!”

夜风呼啸,灯火摇曳。

赵博秋倚窗而立,面色铁青。

“老爷,我儿这次颜面尽失,若不加以计较,日后在京城恐怕难以立足啊!”她语气尖锐,满是怨愤。

谢朝苏看着卧床不起的儿子,冷哼一声:“这孽畜不务正业,整日流连于风月场所,简直是给我惹是生非!”

“老爷,玖兮都已伤成这样了,你怎么还忍心责怪他!”赵博秋心疼不已,眼眶泛红。

谢朝苏不耐烦与赵博秋争辩,他大步走出房间,唤来侍卫。

“你即刻派人去刑部打点,然后去春香楼将那个叫秦珏的女子,当街杖毙!就说她暗害侯府公子,证据确凿!”他语气阴狠,不容置疑。

“是!”侍卫领命,匆匆离去。

谢朝苏突然感到一阵寒意,从头顶直窜脚底,仿佛被某种凶猛的野兽盯上一般,浑身不自在。

“这鬼天气!”他低声咒骂一句,带着满腔怒火,返回了自己的房间。

隔壁高楼之上,谢筱竹身披貂裘,侧身而坐。她目光冰冷,宛如潜伏在黑暗中的毒蛇,伺机而动。

谢家的水榭园林之中,有一座名为“望月阁”的精致阁楼。

此刻,梦秋跪坐在谢筱竹身侧,轻柔地按摩着她纤细的小腿。一旁的矮桌上,玥儿则精心摆放着各式糕点果盘,以及刚刚沏好的热气腾腾的香茗。

谢筱竹慵懒地躺在柔软的狐裘之中,姿态惬意,尽显享受。

梦秋紧盯着隔壁的院落,皱了皱可爱的鼻子,不满地嘟囔道:“真不知道谢朝苏那个老东西,刚刚跟那个老大夫嘀咕些什么,一看就没安好心!”

谢筱竹伸了个懒腰,仿佛一只刚睡醒的猫咪,轻声说道:“这个老大夫,便是老周头口中的医圣。果然名不虚传,谢玖兮被送回府邸的时候,我便已经收回了蛊虫,没想到,竟然还是被他察觉了出来。”

梦秋愣了一下,语气带着一丝惊疑:“隔了这么远,小姐也能听见?”

谢筱竹微微一笑,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点了点自己的嘴唇,轻声说道:“不是听出来的,而是看出来的。”

梦秋恍然大悟,瞬间明白了唇语的含义。

但随即,她又变得更加担忧,忧心忡忡地说道:“小姐,谢家这次丢了这么大的脸面,肯定会彻查此事,万一查到我们头上……”

“放心,这件事,已经有人替我们背黑锅了。”谢筱竹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嘴角勾起一抹如同狐狸般狡猾的笑容。

此次设计谢玖兮,她特意使用了周义仁传授给她的蛊术。即使医圣没有看出来,她也会想方设法地露出一些破绽。

毕竟,谢筱竹身处京城,与虎狼为伴,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而对于知晓自己底细的人,谢筱竹是绝对不会掉以轻心的。

若是能借着官府之手,将周义仁除掉,倒也算扫清了一处隐患。

至于那个萧深宸……谢筱竹目前还无法看透他的深浅,所以并没有轻举妄动。

梦秋眨了眨眼睛,似乎有些糊涂了,疑惑地问道:“小姐,既然已经有人背黑锅了,为何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那个谢玖兮除掉呢?”

“笨!”玥儿从后面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梦秋的额头,笑盈盈地说道:“小姐这叫做诛贼诛心!慢慢地折磨他们,比直接杀了一了百了,岂不是更有趣?”

谢筱竹嫣然一笑,赞赏道:“还是玥儿懂我!就像夏天里的虫子,一脚踩死,实在是太没意思了。用绣花针将它钉在地上,看着它拼命挣扎,岂不是更有趣?”

梦秋鼓了鼓腮帮子,觉得自己胆子太小了,与小姐和玥儿有些格格不入。

“好了,都歇着吧,明天可还有一场好戏要上演呢。”

谢筱竹拍了拍手上的糕点碎末,慵懒地起身,娇小的身躯只到梦秋肩膀的位置。

梦秋眨巴着水润的大眼睛,傻笑着说道:“小姐真可爱,小小的一只。”

一听到这话,谢筱竹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前世,她可是身高一米七五,气场一米八的御姐!怎么到了这里以后,就死活不长个子了呢?

“胡言乱语!明天扣掉一个鸡腿!”

梦秋小脸一垮,差点哭了出来。

……

千百年来,王朝更替,江山几度易主,洛城却始终屹立不倒,作为京城,见证了世事沉浮。

在岁月的长河中,随着这座古朴的城池流传下来的,还有许多独特的规矩和习惯。比如,在京城,每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胡同里弄堂里的老百姓都会聚集在街头巷尾,一边品尝早茶,一边听评书。

整个过程,被称之为“醒早”。

距离谢府不远处的胡同巷子里,支棱着许多小摊。

撒着芝麻的香脆酥油饼,在油锅里翻滚的枣红色油条,以及撒了胡椒的香气四溢的胡辣汤,引人食指大动。

老百姓们穿着锦缎厚重的冬装,聚集在一起享用着热气腾腾的早餐。

距离早点摊位不远处,一位身穿儒衫的年轻人,扛着一张老旧的木桌,轻轻放在地上。随后,他从宽大的袖子里掏出一块醒木,轻轻一拍。